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報

電子報 Banner

第273期 深層海水技術及產業資訊數位互動加值平台電子報

發佈日期:2025-02-28

「【海水療法正夯】突尼西亞盼超越法國爭全球第一」 [產業新聞]

突尼西亞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海水療法」目的地。突尼西亞政府也看準這股熱潮,正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希望超越法國,奪取全球第一的寶座。

面朝蔚藍的地中海,按摩師運用專業手法緩慢按壓,讓人沉浸在放鬆的療癒時光,這裡是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又被稱為天然溫泉寶地,每年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遊客。

海水療法運用海水、海藻、海泥等自然資源,結合按摩和溫泉療程,達到放鬆與保健的效果。

突尼西亞目前擁有60個海水療法中心,很多都設在高級度假酒店裡。

法國遊客:「這裡的按摩水準很高,細節處理得很好,不輸法國的體驗,朋友推薦我們來這間飯店試試。」

根據官方數據,每年大約有120萬名外國遊客,專程前來體驗這項傳統療法。

突尼西亞政府也看準這股熱潮,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希望進一步吸引國際遊客。

海水療法中心負責人梅德布:「如果突尼西亞要在全球,占據應有的地位,我們需要更好的宣傳,不只是海水療法,還有整個配套設施。」

海水療法在突尼西亞,已經流傳千年,如今這片擁有溫泉和美景的土地,正迎來新的黃金時代。突尼西亞能否成功超越法國,成為全球海水療法的第一選擇?

讓我們拭目以待。

(出處:民視新聞網)


「很累卻睡不著?藥師推「4好眠營養素」擺脫淺眠早醒」 [產業快訊]

來對睡眠品質不滿意的民眾比疫情前增加17%。失眠症狀的比例也從疫情前的 42.9%上升至59.7%。

失眠原因多 常分為3種情況

失眠的成因多樣,包括生活壓力、作息混亂、荷爾蒙變化,甚至睡前滑手機和藥物的影響都可能導致睡眠障礙。藥師李昱興表示,失眠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入睡困難、淺眠或睡眠中斷、早醒且睡不飽。許多人會選擇服用安眠藥強行「關機」,但長期依賴可能引發白天嗜睡、記憶力下降、腸胃不適等副作用,甚至有成癮風險,且多種藥物混用易引發交互作用。從根本改善睡眠習慣,才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長期睡眠不佳 恐致代謝疾病風險

長期睡眠不佳也會提高代謝性疾病風險,例如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等「三高」問題,並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要改善睡眠問題,建議從減輕壓力、改善睡眠環境、調整飲食和適度運動,多管齊下,並避免晚上攝取咖啡、可樂與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同時,不建議以酒精作為助眠手段,因其代謝產物反而會引發睡眠中斷,影響睡眠品質。 

助眠保健品產品多 4大成分要知道

然而,市面上助眠保健品種類繁多,如何挑選?李昱興整理4大關鍵助眠成分:

1、鎂:有七成台灣人鎂攝取不足,而鎂是血清素製造和褪黑激素合成的重要輔酶,適量補充能延長睡眠時間並顯著提升睡眠品質。

2、番紅花萃取物:研究發現,番紅花能促進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進而提高褪黑激素濃度,達到助眠效果。然而,因番紅花採摘不易且價格高昂,被譽為「紅色黃金」,市面上僅少數助眠產品含有此成分。

3、南非醉茄:又稱「睡茄」,在印度傳統醫學已經被用為適應元,有舒壓助眠的效果。近年更有研究指出,每日攝取南非醉茄萃取物,可顯著減少焦慮、壓力,、降低皮質醇濃度,從而提升睡眠品質。

4、GABA: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傳遞「休息」訊號,調節體質、穩定情緒並幫助入睡。其中,麩胺酸發酵物是市面上助眠保健食品中最常見的GABA來源。 

除此之外,維生素B6、 B12、鈣、維生素E、色胺酸及芝麻素等成份改善睡眠也有輔助效果。李昱興藥師建議,睡眠問題成因多樣,選擇含多種有效成分的複方保健食品能更全面助眠,提升整體睡眠品質。選購時,還應注意選擇有認證的廠商,並確保有效成份充足且產品具有安全報告。透過保健食品的配合,再加上飲食、生活作息與環境的調整,就能有望逐步改善睡眠,實現一覺好眠。(出處:台視新聞網)


「吃草莓抗發炎、防失智 葉酸含量居水果第一名】」 [產業快訊]

冬末初春,正值草莓產季,小小一顆紅色果實,富含葉酸、維他命C、鎂、鈣、鐵、錳以及多種植化素。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草莓可抗發炎、防失智,高含量的維他命C可提升免疫力,目前仍為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多吃草莓增強免疫系統。

徐佳靖指出,草莓屬於「聚合果」,表面一點一點的「瘦果」才是真正的果實,我們所食用的果肉部位其實是花托。草莓的膳食纖維量很高,一份草莓(一個拳頭大小)可以提供2.8克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草莓的葉酸含量驚人,每100公克的草莓含有83微克的葉酸,居所有水果第一名。徐佳靖說,葉酸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角色,是女性備孕及孕期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也很適合女性經常食用。葉酸也能維護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消除情緒不安及焦慮,防止憂鬱症狀。

另外,草莓中也含有獨特的植化素,例如天竺葵素、鞣花酸、阿魏酸等,有助於抗氧化、抗發炎。徐佳靖強調,鞣花酸可以降低致癌物質的傷害,阿魏酸則可以抑制發炎,有保護腦神經的作用,她鼓勵長輩多吃草莓,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也能預防或改善巴金森病。

這幾年,非常流行「草莓大福」,徐佳靖說,草莓加上大量紅豆泥,再包裹上糯米製成的外皮,不僅熱量爆表、澱粉過量,含糖量也很高,是糖尿病患者及減重族群的大敵。整顆吃下肚,血糖立刻飆升,也造成熱量和脂肪堆積。她建議,多以原型食物為主,直接吃就是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

草莓非常嬌弱,容易破皮和撞傷,也不易保存。徐佳靖分享,可先在容器裡鋪上廚房紙巾,再放入草莓,「蒂頭朝下」可延長保存期限。她提醒,草莓一定要放冰箱冷藏,一周內盡快食用完畢,避免腐爛變質或失水乾縮壞掉,可能引起拉肚子。(出處:聯合新聞網)


「不健康飲食讓身體發炎!吃對食物能緩解慢性疼痛、不再只靠止痛藥!」 [產業快訊]

「疼痛」是身體很重要的生理反應,能提醒我們身體正在受傷或處於疾病當中;董氏基金會提醒當疼痛持續反覆三個月以上,就代表可能是「慢性疼痛」。依據2020年《醫學科學期刊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約有21.5%的人服用止痛藥物長達3個月以上;長久下來影響生活作息或工作表現,不僅造成退化、活動困難,還可能導致藥物濫用、情緒低落憂鬱,甚至痛不欲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有些人選擇痛就吃藥,但其實有更多的人可能選擇「忍」! 2022年發表於《疼痛醫學期刊Pain Medicine》研究指出,台灣民眾慢性疼痛患者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高出20%和30%,死亡率更增加40%。

相對於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一定和傷口有關,不再只是身體的警告信號,世界衛生組織將慢性疼痛視為一種疾病,其特徵為大腦功能和結構變化、神經發炎及對疼痛敏感性增加。

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可能會促使身體系統性發炎; 2014年《物理醫學與復健期刊PM&R Journal》的研究,慢性疼痛患者攝取的熱量較高,較喜歡精製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高脂食物,但卻缺乏蔬菜、水果及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鎂等)。這些不健康的飲食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使疼痛問題更加嚴重。

相反地,健康飲食可以有效降低發炎,緩解慢性疼痛。許惠玉主任根據2021年發表於《臨床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的文獻歸納出幾個疼痛管理飲食技巧:

一、足量的膳食纖維及抗氧化的食物

1、每餐蔬菜至少佔餐盤一半,每天兩拳頭大水果(宜選擇富含多酚的水果如櫻桃、草莓、藍莓、柑橘類水果、葡萄、蘋果等)。

2、主食選擇全穀類或澱粉豆類(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等),並攝取黃豆、堅果等。

上食物含有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多酚類,而水果含維生素C、全穀及豆類含植酸,皆有助於抗氧化、抗發炎。

二、吃各種食物,避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維生素D、維生素B12和鎂是慢性疼痛患者常見缺乏的營養素

1、維生素D:維生素D是身體的抗氧化劑,可以從曬太陽或鮭魚、乾香菇、蛋類等攝取。

2、維生素B12:從肉類和魚類中攝取,對神經功能相當重要。

3、:來自深綠色蔬菜和全穀類,幫助緩解發炎和神經痛

三、攝取好油脂,少吃飽和脂肪

1、攝取紅肉及加工紅肉的量越多,發炎指標就越高,用白肉(魚及家禽)取代紅肉則能夠降低發炎指標。

2、每週至少攝取半斤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鯖魚、鮭魚),並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烹調、吃堅果(如核桃、亞麻籽、南瓜子),並減少飽和脂肪攝取(如豬、羊、牛、人造奶油)。

3、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特級初榨橄欖油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酚類及堅果中的次亞麻油酸等能降低發炎,緩解疼痛。

四、每天喝2~3公升的水

水份幫助身體營養素利用及代謝體內廢物,缺水會增加疼痛敏感性,特別是老年族群。足夠水份亦可與水溶性纖維結合以軟化糞便,更容易排泄、預防便祕。

五、少吃過度加工食品、含有添加糖的食品、油炸食物;避免過量飲酒及咖啡因

1、過度加工食品如碳酸飲料、包裝零食、泡麵、加工肉品、加工素料等,熱量密度高、質地精製,且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鹽、糖、食品添加物、低纖維。過量攝取容易導致肥胖,促使脂肪細胞釋放發炎因子,亦會使腸道菌群失衡,增加發炎反應,使疼痛問題惡化。

2、酒精男性每日不宜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每杯酒精10公克)。

3、咖啡因每天不超過300毫克(約一杯大杯美式咖啡),且避免午後飲用。

(出處:奇摩新聞網)

「告別腸泥困擾!台東深層海水白蝦 免挑免剝、輕鬆上桌」 [產業快訊]

讓煮蝦變得更輕鬆!台東地區農會聯合池上、關山、鹿野及長濱農會,共同投資深層海水養殖場,導入震動排砂技術,使白蝦腸泥自然排出,料理時免去繁瑣處理。

台東白蝦主要來自東海岸,以表層海水養殖為主,台東5大農會聯合投資的養殖場,則採用57公尺與200公尺深層海水混合養殖,可根據季節變化調節水溫,使培育出的白蝦肉質Q彈鮮甜。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指出,深層海水具低溫、病原菌少、富營養鹽等特性,白蝦不易感染疾病,大幅提升養殖成功率,另因深層海水鹽度較高,使蝦肉更具彈性與鮮甜口感。

除了用好水養蝦外,養殖場也取得水試所震動排砂技術轉移,確保白蝦腸泥能快速排出,讓消費者安心享用。何源興說明,白蝦進入吐砂池後,透過震動與打氣技術,約2小時內就能完成腸泥排除。

台東地區農會表示,白蝦養殖約4個月可收成,首先透過震動吐沙法清理雜質,再以零下35度冷凍3小時,最後送入零下24度冷凍庫保存,鎖住蝦肉鮮甜風味。

而深層海水白蝦價格也很親民,每台斤不到500元。黃姓主婦分享,平時逛農會超市,有看到就會買,常備冰箱中,不用花時間去腸泥,且無需過多調味就很好吃。(出處:中時新聞網)


「Potential Osteoporosis Recovery by Deep Sea Water through Bone Regeneration in SAMP8 Mice深層海水通過促進骨再生對SAMP8小鼠潛在的骨質疏鬆症恢復作用」【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導讀:

探討深海水(DSW)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潛力。先前已建立了卵巢切除的早衰小鼠模型(OVX-SAMP8),並證實幹細胞和富血小板血漿(PRP)可顯著改善骨質疏鬆症。在體外研究中MTT分析顯示,硬度(HD)1000 的深海水顯著促進成骨細胞(MC3T3)的增殖。在體內動物實驗中經過 4 個月的深海水處理後,微型檢測顯示骨礦物質密度(BMD)顯著增加,並且骨小梁數量顯著提升。此外生化分析顯示血清鹼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在階段性成骨分析中,採集並檢測了骨髓來源的基質細胞(BMSCs)。與對照組相比,深海水處理的 BMSCs 顯示出更強的成骨分化能力,例如 BMP2、RUNX2、OPN 和 OCN 的表達增強,並且其集落形成能力亦有所提高。未經處理的 OVX-SAMP8 小鼠大多在 10 個月左右死亡,而使用深層海水 57% 的小鼠存活至 16.6 個月。結果表明,深海水在促進骨再生方面具有潛在的再生能力,顯示其可作為輔助與替代醫學(CAM)應用於骨質疏鬆症治療。


結論:


骨質疏鬆症是種不可逆的疾病,它會隨著年紀增加、飲食、基因、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逐漸流失鈣骨質因為它沒有明顯症狀也號稱隱形殺手,等到發生意時已造成嚴重傷害。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定期檢查,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狀況,以及提早採取預防措施。近年來研究發現深層海水在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方面展現DD了潛在的應用價值,以下是使用優勢:


1. 促進骨骼健康與再生:深層海水富含鎂、鈣等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骨骼的形成和維持至關重要。研究顯示,經過深層海水處理後,成骨細胞的增殖能力提升,骨髓基質細胞也更容易分化為成骨細胞,這代表深層海水可能有助於促進骨再生並減少骨質流失。


2. 改善骨質密度與結構:在動物實驗中,長期飲用或接受深層海水治療的實驗鼠,其骨礦物質密度顯著提高,骨小梁結構也更加完整。這顯示深層海水可能有助於強化骨骼,降低骨折風險。


3. 調節骨代謝與生化指標:研究發現,深層海水能夠降低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這是一種與骨吸收有關的指標。這表示深層海水可能透過調節骨代謝,來減緩骨質疏鬆的退化速度。


4. 作為輔助與替代醫學的潛力:由於深層海水來自天然來源,且富含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跟有益物質,未來可能成為骨質疏鬆症的輔助治療選擇之一。它可以搭配現有的藥物或營養補充品輔助使用,且人體容易吸收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來改善整體效果。骨質疏鬆症雖然看不見,但我們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補充適當的營養來預防。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人口走向高齡化,人體相對變的脆弱得依靠補充藥品或健康飲食運動來維持身體機能,深層海水可透過促進骨再生、改善骨密度、調節骨代謝、延長壽命等方式,有助於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儘管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其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但仍需更多臨床試驗來確認其實際療效與最佳應用方式。


資訊提供:石資中心 陳亦庭

DOI: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55/2013/161976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