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期 深層海水產業快訊
「2023深層海水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在海大 帶動藍色產業永續發展」[產業快訊]
由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主辦的「2023深層海水創新應用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11月13日於海洋大學校園盛大登場,共有來自日本、韓國及臺灣等超過上百位產官學研專家代表及學者與會,蔡英文總統心繫深層海水產業發展,也特電致賀,期盼藉由此研討會加速深層海水研究,健全資源永續利用。海洋委員會海洋資源處王茂城處長表示,《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今年三讀通過,期望在明年正式施行後,透過統合協調讓深層海水產業的發展更加蓬勃。
深層海水為深度在海平面200公尺以下,具有低溫安定、無菌潔淨、富含礦物質及營養鹽等特性之海水,素有「藍金」之美譽。全球目前進行深層海水開發,僅只有臺灣、美國、日本、韓國等極少數國家,其中,臺灣東部因沿海海底地形陡峭,離岸幾公里即可取得深層海水,在發展深層海水產業上有成本及品質上優勢。
海大許泰文校長於開幕致詞說明,深層海水的利用與產業非常具發展潛力,除應用在養殖、飲用,更是往生技醫療、觀光等多元產業開發。目前在臺東的深層海水抽水工程已完成,相信在產官學研各界攜手合作下,臺灣深層海水開發與產業推動發展將有無限可能,期望中央及地方政府能持續協助產業推展,讓臺灣深層海水產業向美、日、韓等國看齊,帶動藍色產業的永續發展。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海大副校長的冉繁華教授表示,深層海水產業已逐漸落實,期望鏈結產官學研,搭配這次國際研討會的兩項重點,抓住國際趨勢並永續發展,不僅透過17項SDGs,包含藍匯將是臺灣海洋深層海水今後最重要的一個發展。
此次研討會共邀請來自日本、韓國及臺灣產官學研專家代表及學者安排五場專題演講,並由台灣深層海水發展協會陳仁仲理事長主持,來自日本Xenesys股份有限公司岡村盡董事針對日本沖繩久米島海洋深層水綜合利用的現狀進行說明。韓國海洋技術學院朱賢姬博士分享韓國政府為擴展海洋深層水產業並開拓新市場的努力與成果。日本久米島海洋深層海水協議會大道敦會長則介紹久米島的深層海水產業利用概況及未來發展。
另外,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鄧仁星博士以「ALPS處理水排放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為題,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許紘瑜副組長則就臺灣深層海水全利用的發展現況及全球淨零排放共識下深層海水的轉型策略,探討未來海洋「資源」與「能源」的新應用。
(出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深層海水為深度在海平面200公尺以下,具有低溫安定、無菌潔淨、富含礦物質及營養鹽等特性之海水,素有「藍金」之美譽。全球目前進行深層海水開發,僅只有臺灣、美國、日本、韓國等極少數國家,其中,臺灣東部因沿海海底地形陡峭,離岸幾公里即可取得深層海水,在發展深層海水產業上有成本及品質上優勢。
海大許泰文校長於開幕致詞說明,深層海水的利用與產業非常具發展潛力,除應用在養殖、飲用,更是往生技醫療、觀光等多元產業開發。目前在臺東的深層海水抽水工程已完成,相信在產官學研各界攜手合作下,臺灣深層海水開發與產業推動發展將有無限可能,期望中央及地方政府能持續協助產業推展,讓臺灣深層海水產業向美、日、韓等國看齊,帶動藍色產業的永續發展。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海大副校長的冉繁華教授表示,深層海水產業已逐漸落實,期望鏈結產官學研,搭配這次國際研討會的兩項重點,抓住國際趨勢並永續發展,不僅透過17項SDGs,包含藍匯將是臺灣海洋深層海水今後最重要的一個發展。
此次研討會共邀請來自日本、韓國及臺灣產官學研專家代表及學者安排五場專題演講,並由台灣深層海水發展協會陳仁仲理事長主持,來自日本Xenesys股份有限公司岡村盡董事針對日本沖繩久米島海洋深層水綜合利用的現狀進行說明。韓國海洋技術學院朱賢姬博士分享韓國政府為擴展海洋深層水產業並開拓新市場的努力與成果。日本久米島海洋深層海水協議會大道敦會長則介紹久米島的深層海水產業利用概況及未來發展。
另外,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鄧仁星博士以「ALPS處理水排放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為題,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許紘瑜副組長則就臺灣深層海水全利用的發展現況及全球淨零排放共識下深層海水的轉型策略,探討未來海洋「資源」與「能源」的新應用。
(出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想像不到的海水淡化鹵水再利用:養魚、種菜、還能做吸碳水泥」[產業快訊]
國際生物鹽鹼農業中心(ICBA)偌大的園區內,熱情的媒體主管阿布杜馬特里.貝格莫羅托夫(Abdumutalib Begmuratov)開著高爾夫球車,載我們到他引以為傲的實驗農場,這裡將海水淡化後的鹵水再利用,正式名稱叫「農業及水產養殖整合系統」(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s,IAAS),或你可以稱他為沙漠版的「魚菜共生」。
揭開杜拜沙漠版「魚菜共生」
在阿聯,海水是鹹的,地下水也「鹹」到不能取用,農耕和生活用水都是極大的挑戰。提取淡水後,高濃度的含鹽廢水「鹵水」更是一大問題——阿拉伯半島約有15%的農民安裝小型逆滲透系統,簡易的淡化地下水用來灌溉,不過若處理不當,鹵水流入土壤,將會降低地力。一般而言,農民會設置廢水處理系統。缺點是價格高昂、效率有限。
實驗農場另一端的白色機房,就是貝格莫羅托夫口中的IAAS系統,它不只能把鹽水變成淡水,用來灌溉溫室裡的番茄及小黃瓜;淡化後的鹵水也能直接注入實驗農場裡的三個水池——用來養魚。
工作人員向水池撒了一把飼料,池裡養的金斑口孵非鯽(學名:Oreochromis spilurus)跟吳郭魚是近親,幾十隻魚興奮搶食、濺起大水花。
養魚的廢水還可以再利用。水池旁有另一個小水池,蒐集魚池內的各種有機物,成為富含營養的濃鹽水。這些鹽水會導入一旁種植鹽角草(Salicornia)的育苗箱,鹽角草是一種鹽生植物,鹽水是它們的最愛;再栽培一陣子,鹽角草就可以移植到含鹽的沼澤地。鹽角草不只能吃,還能作為生質燃料,也是ICBA近年的研究重點。
沙漠中的「魚菜共生」系統增加了用水效率,而鹽生植物則減少了沙漠灌溉對水的依賴,這套農業模式近年已在中東、北非等乾燥地區上路測試。
海淡廢水也能做水泥
除了養魚,在阿布達比的某間大學實驗室裡,另一群人也在思索如何賦予鹵水新生命。
我們眼前兩塊不同顏色的水泥磚,一塊是含有沙漠砂土的水泥,阿聯常見的棕黃色屋舍就是出自於此,另一塊較為灰白,則是鹵水水泥。
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土木與城市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莫.契立克(Kemal Celik)向我們介紹,灰白色是因為裡面注入了鹵水萃取物,而這塊水泥,既能解決鹵水問題,又能吸碳。
阿聯海淡水產量約佔世界總量14%,契立克說,中東、北非地區都同樣面臨著鹵水問題,他們的目標是走出阿聯,把鹵水水泥推廣到全球。「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美麗,但也十分脆弱的星球上,我們期盼能為下一代好好保護它」,「這是所有科學家的夢想。」
靈感來自珊瑚堅硬的外骨骼
鹵水水泥的靈感來自海中珊瑚礁——珊瑚蟲從海水中吸收鈣離子,然後與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成為珊瑚堅硬的外骨骼,鹵水水泥也有類似機制。
契立克的團隊從鹵水中提取氫氧化鎂加入水泥,然後放進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氣室三天;在這三天,每公噸氫氧化鎂會捉取300公斤的二氧化碳,生成「水合碳酸鎂」,這是一種高密度且強韌的碳酸鹽,能使水泥結構更緊密,至少增加30%強度。
更重要的是,出了高濃度氣室,鹵水水泥還會以較緩慢的速度吸碳,持續變得更堅固。
契立克坦言,鹵水水泥PH值較低,不容易替鋼筋提供保護層、避免金屬氧化鏽蝕,因此目前還無法應用於建築結構。但市面上有大量水泥是用於道路、建築立面或磚塊,且都不需要鋼筋,「我們的目標是攻佔這20%水泥市場」,契立克說。
會吸碳的鹵水水泥,有沒有機會取得碳權?契立克的說法顯得務實,「現在還是很早期的階段,我們還沒討論到減碳額度(carbon credit)的問題。」水泥業佔全球排碳高達7~8%,未來,契立克的研究團隊首重擴充量能,希望儘快將試驗計畫移到海淡廠附近、甚至廠內。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揭開杜拜沙漠版「魚菜共生」
在阿聯,海水是鹹的,地下水也「鹹」到不能取用,農耕和生活用水都是極大的挑戰。提取淡水後,高濃度的含鹽廢水「鹵水」更是一大問題——阿拉伯半島約有15%的農民安裝小型逆滲透系統,簡易的淡化地下水用來灌溉,不過若處理不當,鹵水流入土壤,將會降低地力。一般而言,農民會設置廢水處理系統。缺點是價格高昂、效率有限。
實驗農場另一端的白色機房,就是貝格莫羅托夫口中的IAAS系統,它不只能把鹽水變成淡水,用來灌溉溫室裡的番茄及小黃瓜;淡化後的鹵水也能直接注入實驗農場裡的三個水池——用來養魚。
工作人員向水池撒了一把飼料,池裡養的金斑口孵非鯽(學名:Oreochromis spilurus)跟吳郭魚是近親,幾十隻魚興奮搶食、濺起大水花。
養魚的廢水還可以再利用。水池旁有另一個小水池,蒐集魚池內的各種有機物,成為富含營養的濃鹽水。這些鹽水會導入一旁種植鹽角草(Salicornia)的育苗箱,鹽角草是一種鹽生植物,鹽水是它們的最愛;再栽培一陣子,鹽角草就可以移植到含鹽的沼澤地。鹽角草不只能吃,還能作為生質燃料,也是ICBA近年的研究重點。
沙漠中的「魚菜共生」系統增加了用水效率,而鹽生植物則減少了沙漠灌溉對水的依賴,這套農業模式近年已在中東、北非等乾燥地區上路測試。
海淡廢水也能做水泥
除了養魚,在阿布達比的某間大學實驗室裡,另一群人也在思索如何賦予鹵水新生命。
我們眼前兩塊不同顏色的水泥磚,一塊是含有沙漠砂土的水泥,阿聯常見的棕黃色屋舍就是出自於此,另一塊較為灰白,則是鹵水水泥。
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土木與城市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莫.契立克(Kemal Celik)向我們介紹,灰白色是因為裡面注入了鹵水萃取物,而這塊水泥,既能解決鹵水問題,又能吸碳。
阿聯海淡水產量約佔世界總量14%,契立克說,中東、北非地區都同樣面臨著鹵水問題,他們的目標是走出阿聯,把鹵水水泥推廣到全球。「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美麗,但也十分脆弱的星球上,我們期盼能為下一代好好保護它」,「這是所有科學家的夢想。」
靈感來自珊瑚堅硬的外骨骼
鹵水水泥的靈感來自海中珊瑚礁——珊瑚蟲從海水中吸收鈣離子,然後與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成為珊瑚堅硬的外骨骼,鹵水水泥也有類似機制。
契立克的團隊從鹵水中提取氫氧化鎂加入水泥,然後放進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氣室三天;在這三天,每公噸氫氧化鎂會捉取300公斤的二氧化碳,生成「水合碳酸鎂」,這是一種高密度且強韌的碳酸鹽,能使水泥結構更緊密,至少增加30%強度。
更重要的是,出了高濃度氣室,鹵水水泥還會以較緩慢的速度吸碳,持續變得更堅固。
契立克坦言,鹵水水泥PH值較低,不容易替鋼筋提供保護層、避免金屬氧化鏽蝕,因此目前還無法應用於建築結構。但市面上有大量水泥是用於道路、建築立面或磚塊,且都不需要鋼筋,「我們的目標是攻佔這20%水泥市場」,契立克說。
會吸碳的鹵水水泥,有沒有機會取得碳權?契立克的說法顯得務實,「現在還是很早期的階段,我們還沒討論到減碳額度(carbon credit)的問題。」水泥業佔全球排碳高達7~8%,未來,契立克的研究團隊首重擴充量能,希望儘快將試驗計畫移到海淡廠附近、甚至廠內。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第一個商用規模海水溫差發電,有望 2025 年登場」[產業快訊]
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約 278 拍瓦時(petawatt-hr)的太陽能,如果可以善加利用其中 1/4000 的能量,就可以供應全球的日常電力,現在英國 Global OTEC 跨出第一步,有機會在 2025 年實現首個商業規模海水溫差發電。
海面與深海溫差愈大,效益就愈高,過去確實有科學家想透過海面與海底的溫差來發電,科學家們在 142 年前、1881 年首次嘗試,並在 1930 年於古巴打造第一座 22 kW 的海水溫差發電(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設備。
海洋溫差發電主要是利用熱交換的原理來發電。先抽取溫度較高的海洋表層水,將熱交換器裡面沸點很低的冷媒型液體(如氨)蒸發氣化,然後推動渦輪發電,之後再把氨液體導入另外一個熱交換器,透過絕緣管道以深層海水的冷度冷凝液態,完成一個循環。
只是海洋環境相當嚴苛,需要應對環境污垢和海水腐蝕性,如果是在熱帶地區,颱風帶來的破壞性更不用說,這項技術也還在初期階段,無法實現規模經濟,需要建造大約 100 MW 規模的海洋溫差發電系統才可以實現。
不過英國的 Global OTEC 認為,全球能源經濟的最新變化和模組效率進步,或許是再次推動這項技術的時候。在該公司在最近的國際維也納能源與氣候論壇上,也提出 Dominique 的海水溫差駁船新概念,預計將於 2025 年在非洲西岸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開始調試。
Dominique 駁船的設計目標是全年提供 1.5 MW 輸出,可滿足聖多美普林西比全國 7,800 萬多度能源消耗近 17% ,也可以說是第一個商業規模的海水溫差發電平台。Global OTEC 創辦人兼執行長 Dan Grech 表示,未來希望與投資者分享經驗,因為公私夥伴關係使關鍵技術經濟、環境和社會研究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進展。
但目前還不清楚該計畫是已經獲得全額資助或仍在融資,但該公司表示,就均化能源成本(LCoE)而言,早期海水溫差駁船的供電價格為每 MWh150~300 美元。
雖說可以 24 小時不間斷發電,但這個價格難與其他綠色能源競爭。Global OTEC 認為隨著裝置量增加,大型發電廠的發電成本可能低至每 MWh 50 美元,更接近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
(出處:科技新報)
海面與深海溫差愈大,效益就愈高,過去確實有科學家想透過海面與海底的溫差來發電,科學家們在 142 年前、1881 年首次嘗試,並在 1930 年於古巴打造第一座 22 kW 的海水溫差發電(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設備。
海洋溫差發電主要是利用熱交換的原理來發電。先抽取溫度較高的海洋表層水,將熱交換器裡面沸點很低的冷媒型液體(如氨)蒸發氣化,然後推動渦輪發電,之後再把氨液體導入另外一個熱交換器,透過絕緣管道以深層海水的冷度冷凝液態,完成一個循環。
只是海洋環境相當嚴苛,需要應對環境污垢和海水腐蝕性,如果是在熱帶地區,颱風帶來的破壞性更不用說,這項技術也還在初期階段,無法實現規模經濟,需要建造大約 100 MW 規模的海洋溫差發電系統才可以實現。
不過英國的 Global OTEC 認為,全球能源經濟的最新變化和模組效率進步,或許是再次推動這項技術的時候。在該公司在最近的國際維也納能源與氣候論壇上,也提出 Dominique 的海水溫差駁船新概念,預計將於 2025 年在非洲西岸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開始調試。
Dominique 駁船的設計目標是全年提供 1.5 MW 輸出,可滿足聖多美普林西比全國 7,800 萬多度能源消耗近 17% ,也可以說是第一個商業規模的海水溫差發電平台。Global OTEC 創辦人兼執行長 Dan Grech 表示,未來希望與投資者分享經驗,因為公私夥伴關係使關鍵技術經濟、環境和社會研究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進展。
但目前還不清楚該計畫是已經獲得全額資助或仍在融資,但該公司表示,就均化能源成本(LCoE)而言,早期海水溫差駁船的供電價格為每 MWh150~300 美元。
雖說可以 24 小時不間斷發電,但這個價格難與其他綠色能源競爭。Global OTEC 認為隨著裝置量增加,大型發電廠的發電成本可能低至每 MWh 50 美元,更接近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
(出處:科技新報)
「拒當藥罐子!身體出狀況 營養師建議:先補對營養」[產業快訊]
身體出現不適,就馬上吃藥嗎?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建議,不要身體出點狀況就吃藥,什麼落枕吃止痛藥、皮膚濕疹吃類固醇、睡不好還吃安眠藥,建議可以先嘗試補充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
1.皮膚紅點、易瘀青:芭樂、草莓、百香果
身體缺乏維生素C時 會讓血管壁脆弱,因此有碰撞時比較容易顯現在皮膚上。
2.易失眠、淺眠:牛奶、黑芝麻、蔬菜
補充鈣、鎂、色胺酸 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降低皮質醇、提升褪黑激素,除了補充幫助睡眠的營養素之外,也少喝咖啡、濃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且盡量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
3.牙齦易出血:芭樂、奇異果、納豆、深綠色蔬菜
維生素C長期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膠原蛋白不足,使得原本具有膠原蛋白的組織崩散,因此會出現牙齦微縮、流血的症狀,而缺乏微生素K會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導致牙齦出血症狀更不易痊癒。
4.容易嘴破:牡蠣、瘦肉、豬血
維生素B群、鐵質、鋅都有助於修復口腔黏膜,尤其鐵質、鋅都可加快傷口癒合,配合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復得更快,嘴破時也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酒精等食物。
5.指甲容易斷裂:鮭魚、牛奶、雞蛋
指甲的主要是蛋白質 因此缺乏蛋白質時會容易斷裂,缺乏鈣質有可能會導致指甲有白色橫條紋,補充生物素可以維持指甲健康生長。
6.易落枕、肩頸痠痛:魚油、小魚乾、堅果
補充鈣、鎂有助於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鈣也能預防骨質流失,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可以舒緩肌肉,減少肌肉痠痛感。
7.夜盲症、乾眼症:菠菜、橘紅蔬菜、深海魚、莓果
維生素A可讓眼睛的感光細胞正常運作,預防夜盲症、眼睛乾澀,Omega-3可預防乾澀 降低罹患眼睛疾病的機率,花青素可保護眼睛不受自由基損傷 維持夜間視力。
8.易感冒:各色蔬果、瘦肉、蛤蜊
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可選擇優質蛋白質 如:豆類、魚肉,而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不同顏色的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功效 都能有效抗發炎、抗老化。
9.頭暈、疲倦、貧血:鴨血、豬肝、文蛤、紅莧菜
「鐵」為紅血球的重要物質,如果紅血球缺鐵導致功能受影響,就無法將氧氣送到全身細胞 因此會有頭暈、虛累累的情況。
最後,營養師高敏敏貼心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建議還是要盡快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間,健康的飲食加上良好作息,才是讓身體健康的王道,讓我們一起吃出健康,遠離藥罐。
(出處:ETTODAY健康雲)
1.皮膚紅點、易瘀青:芭樂、草莓、百香果
身體缺乏維生素C時 會讓血管壁脆弱,因此有碰撞時比較容易顯現在皮膚上。
2.易失眠、淺眠:牛奶、黑芝麻、蔬菜
補充鈣、鎂、色胺酸 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降低皮質醇、提升褪黑激素,除了補充幫助睡眠的營養素之外,也少喝咖啡、濃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且盡量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
3.牙齦易出血:芭樂、奇異果、納豆、深綠色蔬菜
維生素C長期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膠原蛋白不足,使得原本具有膠原蛋白的組織崩散,因此會出現牙齦微縮、流血的症狀,而缺乏微生素K會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導致牙齦出血症狀更不易痊癒。
4.容易嘴破:牡蠣、瘦肉、豬血
維生素B群、鐵質、鋅都有助於修復口腔黏膜,尤其鐵質、鋅都可加快傷口癒合,配合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復得更快,嘴破時也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酒精等食物。
5.指甲容易斷裂:鮭魚、牛奶、雞蛋
指甲的主要是蛋白質 因此缺乏蛋白質時會容易斷裂,缺乏鈣質有可能會導致指甲有白色橫條紋,補充生物素可以維持指甲健康生長。
6.易落枕、肩頸痠痛:魚油、小魚乾、堅果
補充鈣、鎂有助於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鈣也能預防骨質流失,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可以舒緩肌肉,減少肌肉痠痛感。
7.夜盲症、乾眼症:菠菜、橘紅蔬菜、深海魚、莓果
維生素A可讓眼睛的感光細胞正常運作,預防夜盲症、眼睛乾澀,Omega-3可預防乾澀 降低罹患眼睛疾病的機率,花青素可保護眼睛不受自由基損傷 維持夜間視力。
8.易感冒:各色蔬果、瘦肉、蛤蜊
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可選擇優質蛋白質 如:豆類、魚肉,而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不同顏色的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功效 都能有效抗發炎、抗老化。
9.頭暈、疲倦、貧血:鴨血、豬肝、文蛤、紅莧菜
「鐵」為紅血球的重要物質,如果紅血球缺鐵導致功能受影響,就無法將氧氣送到全身細胞 因此會有頭暈、虛累累的情況。
最後,營養師高敏敏貼心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建議還是要盡快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間,健康的飲食加上良好作息,才是讓身體健康的王道,讓我們一起吃出健康,遠離藥罐。
(出處:ETTODAY健康雲)
「2023 臺灣-北歐永續能源論壇-未來新能源 攜手共創永續新時代」[產業快訊]
經濟部能源署、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芬蘭商務辦事處、丹麥商務辦事處於(2023)年 11 月 22 日共同舉辦「2023 臺灣-北歐永續能源論壇-未來新能源」。此次論壇分為上午圓桌閉門會議及下午論壇,會議聚焦能源轉型趨勢,探討多元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包括氫能、海洋能、生質能等相關應用,並分享北歐各國追求淨零排放目標所採取的途徑及經驗。
聯合國的《2023年永續發展報告》中,芬蘭、瑞典和丹麥包辦全球排名前三,無論是政府部門或企業,北歐在永續發展實踐上具有領先全球的地位。芬蘭定於2035達成氣候中和 (Climate Neutrality)、而瑞典和丹麥目標一致訂定於 2045 年,積極推動能源及產業的低碳轉型,打造永續產業生態鏈,顯示北歐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和承諾。
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今年也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啟動12項關鍵戰略具體計畫,積極推進臺灣淨零轉型。行政院亦於2023年3月核定「淨零科技方案」,聚焦達成國家2030淨零政策目標所需之淨零科技基盤建置,加速技術落地應用與導入前瞻科技研發。
在論壇開幕致詞中,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臺灣正持續朝2025年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達29 GW的目標邁進,並積極推動氫能及海洋能、生質能等前瞻能源各項關鍵技術發展。北歐國家一直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先驅,臺灣跟北歐三國於達成淨零排放有著共同目標,期待未來能於再生能源領域持續交換意見。
芬蘭商務辦事處駐臺代表羅瑞(Lauri Raunio)指出,不論是在政府部門或民間企業,北歐國家在永續發展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芬蘭、瑞典和丹麥皆定下了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推動能源的綠色轉型,這表明了北歐國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承諾。
丹麥商務辦事處代表畢尚德(Peter Sand)表示,來自北歐的能源相關企業近年持續為全球淨零碳排投資貢獻,例如丹麥去年在台投資即來到歷史新高躍居首位,且多為促進能源轉型的離岸風電計畫。北歐在台企業將持續投資,並將延伸到氫能、海洋能、生質能等新興產業,引入創新科技與經驗。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Anders Wollter)提及,北歐國家的合作所帶來的效益源遠流長。各國擁有多元的能源生產方式,透過緊密的協作彼此互補,為公眾和企業帶來更多優勢。北歐的目標是於2030年前,建立全球最具競爭力並且透明、友善的電力市場,減少90%來自能源產業的碳排放。
能源署與北歐專家、業者於當日上午進行圓桌論壇,雙方就前瞻能源技術發展和政策進行交流與進行交流。下午論壇則匯集各界專家與業者與會,針對「臺灣再生能源政策及技術發展現況」、「前瞻能源」及「氫能經濟」議題,以專題演講搭配座談討論方式進行,促進北歐及臺灣廠商的互動交流,並了解各國在新興能源方面的政策方向和願景。
於「前瞻能源」主題,芬蘭商 AW-Energy 及 Holvi 兩家公司分享芬蘭於波浪能的技術發展及應用、瑞典商 Minesto 分享適用於低流速的潮流的海洋能先進技術和案場開發進度、芬蘭BMH科技公司介紹廢棄物轉化為固體回收燃料(SRF) 處理設備。於「氫能經濟」主題中,丹麥商COWI科威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分享其正在進行中的綠氫和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案例、丹麥商沃旭能源分享如何以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技術加速減碳、瑞典商 Alfa Laval 分享其熱交換解決方案如何在氫能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芬蘭商 Aurelia Turbines 介紹其可以混氫及使用多元燃料的渦輪技術。
臺灣-北歐永續能源論壇作為臺灣與北歐國家的重要技術和知識交流平台,期望能為臺灣及北歐國家產業界帶來更多啟發,促進雙方在永續能源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出處:經濟部)
聯合國的《2023年永續發展報告》中,芬蘭、瑞典和丹麥包辦全球排名前三,無論是政府部門或企業,北歐在永續發展實踐上具有領先全球的地位。芬蘭定於2035達成氣候中和 (Climate Neutrality)、而瑞典和丹麥目標一致訂定於 2045 年,積極推動能源及產業的低碳轉型,打造永續產業生態鏈,顯示北歐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和承諾。
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今年也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啟動12項關鍵戰略具體計畫,積極推進臺灣淨零轉型。行政院亦於2023年3月核定「淨零科技方案」,聚焦達成國家2030淨零政策目標所需之淨零科技基盤建置,加速技術落地應用與導入前瞻科技研發。
在論壇開幕致詞中,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臺灣正持續朝2025年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達29 GW的目標邁進,並積極推動氫能及海洋能、生質能等前瞻能源各項關鍵技術發展。北歐國家一直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先驅,臺灣跟北歐三國於達成淨零排放有著共同目標,期待未來能於再生能源領域持續交換意見。
芬蘭商務辦事處駐臺代表羅瑞(Lauri Raunio)指出,不論是在政府部門或民間企業,北歐國家在永續發展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芬蘭、瑞典和丹麥皆定下了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推動能源的綠色轉型,這表明了北歐國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承諾。
丹麥商務辦事處代表畢尚德(Peter Sand)表示,來自北歐的能源相關企業近年持續為全球淨零碳排投資貢獻,例如丹麥去年在台投資即來到歷史新高躍居首位,且多為促進能源轉型的離岸風電計畫。北歐在台企業將持續投資,並將延伸到氫能、海洋能、生質能等新興產業,引入創新科技與經驗。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Anders Wollter)提及,北歐國家的合作所帶來的效益源遠流長。各國擁有多元的能源生產方式,透過緊密的協作彼此互補,為公眾和企業帶來更多優勢。北歐的目標是於2030年前,建立全球最具競爭力並且透明、友善的電力市場,減少90%來自能源產業的碳排放。
能源署與北歐專家、業者於當日上午進行圓桌論壇,雙方就前瞻能源技術發展和政策進行交流與進行交流。下午論壇則匯集各界專家與業者與會,針對「臺灣再生能源政策及技術發展現況」、「前瞻能源」及「氫能經濟」議題,以專題演講搭配座談討論方式進行,促進北歐及臺灣廠商的互動交流,並了解各國在新興能源方面的政策方向和願景。
於「前瞻能源」主題,芬蘭商 AW-Energy 及 Holvi 兩家公司分享芬蘭於波浪能的技術發展及應用、瑞典商 Minesto 分享適用於低流速的潮流的海洋能先進技術和案場開發進度、芬蘭BMH科技公司介紹廢棄物轉化為固體回收燃料(SRF) 處理設備。於「氫能經濟」主題中,丹麥商COWI科威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分享其正在進行中的綠氫和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案例、丹麥商沃旭能源分享如何以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技術加速減碳、瑞典商 Alfa Laval 分享其熱交換解決方案如何在氫能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芬蘭商 Aurelia Turbines 介紹其可以混氫及使用多元燃料的渦輪技術。
臺灣-北歐永續能源論壇作為臺灣與北歐國家的重要技術和知識交流平台,期望能為臺灣及北歐國家產業界帶來更多啟發,促進雙方在永續能源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出處:經濟部)
「深層海水的冷熱能在食品工場和回溫水在水產的利用」【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導讀:
深層海水具有豐富的營養鹽、礦物質、潔淨性與低溫安定性等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醫療保健、食品與養殖等領域。但是大部份應用都是利用營養鹽與潔淨性為主,低溫安定性的利用實例比較少。近年各國對SDGs議題的重視劇增,其中深層海水低溫安定性的應用與SDGs議題的第7點:負擔得起的清清淨能源、第13點:氣候行動對策相吻合。因此,日本ウーケ(Wooke)公司自2009年開始循環利用深層海水的冷能以及熱能,已有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與電力使用的有效實例。
深層海水一般指200公尺以下且水溫低於10℃的海水做為利用,作為冷能已被用在空調使用,例如:建築物空調、低溫蔬果種植冷房等。利用深層海水的低溫冷能應用多元,但是室內高溫冷卻與熱能加溫併接的循環冷能與熱能應用少見。而Wooke是一家在富山縣入善町生產與販售無菌包裝熟米飯的公司。因為煮飯的工廠非常的熱,所以使用”入善海洋深層水設施"並抽取水深384公尺,水溫大約2℃的冷能來冷卻食品工廠與防止細菌的滋生,同時將熱交換後的溫昇水19℃進行2次使用,可直接用於需要將深層海水加熱昇(回)溫至12~15℃的水產養殖使用,甚至減少海療或海水泳池需要加熱到36℃的電力或是柴油機(重油)使用,最大限度減少加熱鍋爐使用。
Wooke公司以2021年為例,因為靠近日本海側冬天很冷,在不使用深層海水熱交換的昇溫水熱能情況下,一年的CO2排放總量為11,741噸,在使用冷能與熱能併用下,一年可減少CO2排放量約1,100噸,相當減少10%排放量,從而實現可觀的降低CO2的排放。
結論:
深層海水技術與應用最早開發的國家是美國,在1970年時美國能源部為了石油替代能源的考量,在夏威夷成立天然能源研究所後,開始發展海洋天然能源相關應用,包含海洋溫差發電與低溫深層海水的冷能應用。而後相繼日本、台灣與南韓也投入深層海水在冷能的應用。時至今日,由於全球面臨氣候暖化重大議題,超過130個國家達成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共識後,許多先進國家重新正視海洋天然資源可循環的利用,並且擴大投入相關技術和應用。其中,深層海水其10℃或以下低溫安定並可循環再生特性,具應用的優勢。
利用深層海水的低溫特性來降低建築物或密閉空間的溫度,以減少因使用電力或柴油(重油)的使用,達到有效降低CO2的排放。正如作者舟見恵一的研究內容所提到,深層海水的冷能搭配室內或製造產品需要大量冷卻的設施,例如:熟米的煮飯工廠、餐廳廚房等,使用深層水的冷能可以達到室內降溫與避免細菌滋生,並附帶熱利用加溫另一個設施的雙設施使用下,既節能又高效率是一個極好的組合,可以讓需要冷卻與需要加熱的設施同時減少CO2的排放。
除了像Wooke食品加工設施外,冷能與熱能的循環利用還可以用在即使是冬天或全年都需要高冷卻的設施上,例如:大型電腦的散熱、鋼鐵產業等,更能有效利用冷能與熱能的搭配,讓需要冷能與熱能的設施都能達到節能與CO2的排放,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未來,台灣具有深層水管線的台東二處、花蓮三處,若可搭配地方政府的政策,將需要高冷卻設施的廠商引進,並駐點在深層海水的域或附近,提供給進駐廠商做為冷卻設施、防止細菌滋生或需要冷/熱循環利用的使用,可幫助廠商節能與減少CO2排放,以達到天然再生資源的永續利用。
資訊提供:石資中心 彭政展
DOI:http://www.dowas.net/paper/pdf/23-3/105.pdf
深層海水具有豐富的營養鹽、礦物質、潔淨性與低溫安定性等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醫療保健、食品與養殖等領域。但是大部份應用都是利用營養鹽與潔淨性為主,低溫安定性的利用實例比較少。近年各國對SDGs議題的重視劇增,其中深層海水低溫安定性的應用與SDGs議題的第7點:負擔得起的清清淨能源、第13點:氣候行動對策相吻合。因此,日本ウーケ(Wooke)公司自2009年開始循環利用深層海水的冷能以及熱能,已有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與電力使用的有效實例。
深層海水一般指200公尺以下且水溫低於10℃的海水做為利用,作為冷能已被用在空調使用,例如:建築物空調、低溫蔬果種植冷房等。利用深層海水的低溫冷能應用多元,但是室內高溫冷卻與熱能加溫併接的循環冷能與熱能應用少見。而Wooke是一家在富山縣入善町生產與販售無菌包裝熟米飯的公司。因為煮飯的工廠非常的熱,所以使用”入善海洋深層水設施"並抽取水深384公尺,水溫大約2℃的冷能來冷卻食品工廠與防止細菌的滋生,同時將熱交換後的溫昇水19℃進行2次使用,可直接用於需要將深層海水加熱昇(回)溫至12~15℃的水產養殖使用,甚至減少海療或海水泳池需要加熱到36℃的電力或是柴油機(重油)使用,最大限度減少加熱鍋爐使用。
Wooke公司以2021年為例,因為靠近日本海側冬天很冷,在不使用深層海水熱交換的昇溫水熱能情況下,一年的CO2排放總量為11,741噸,在使用冷能與熱能併用下,一年可減少CO2排放量約1,100噸,相當減少10%排放量,從而實現可觀的降低CO2的排放。
結論:
深層海水技術與應用最早開發的國家是美國,在1970年時美國能源部為了石油替代能源的考量,在夏威夷成立天然能源研究所後,開始發展海洋天然能源相關應用,包含海洋溫差發電與低溫深層海水的冷能應用。而後相繼日本、台灣與南韓也投入深層海水在冷能的應用。時至今日,由於全球面臨氣候暖化重大議題,超過130個國家達成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共識後,許多先進國家重新正視海洋天然資源可循環的利用,並且擴大投入相關技術和應用。其中,深層海水其10℃或以下低溫安定並可循環再生特性,具應用的優勢。
利用深層海水的低溫特性來降低建築物或密閉空間的溫度,以減少因使用電力或柴油(重油)的使用,達到有效降低CO2的排放。正如作者舟見恵一的研究內容所提到,深層海水的冷能搭配室內或製造產品需要大量冷卻的設施,例如:熟米的煮飯工廠、餐廳廚房等,使用深層水的冷能可以達到室內降溫與避免細菌滋生,並附帶熱利用加溫另一個設施的雙設施使用下,既節能又高效率是一個極好的組合,可以讓需要冷卻與需要加熱的設施同時減少CO2的排放。
除了像Wooke食品加工設施外,冷能與熱能的循環利用還可以用在即使是冬天或全年都需要高冷卻的設施上,例如:大型電腦的散熱、鋼鐵產業等,更能有效利用冷能與熱能的搭配,讓需要冷能與熱能的設施都能達到節能與CO2的排放,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未來,台灣具有深層水管線的台東二處、花蓮三處,若可搭配地方政府的政策,將需要高冷卻設施的廠商引進,並駐點在深層海水的域或附近,提供給進駐廠商做為冷卻設施、防止細菌滋生或需要冷/熱循環利用的使用,可幫助廠商節能與減少CO2排放,以達到天然再生資源的永續利用。
資訊提供:石資中心 彭政展
DOI:http://www.dowas.net/paper/pdf/23-3/105.pdf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