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報

電子報 Banner

第254期 深層海水產業快訊

發佈日期:2023-07-31

「聲明:2023福島核廢水排放,深層海水產業鏈安全無虞。」[產業快訊]

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福島第一核電廠反應爐冷卻用水將於 2022年達到儲存上限。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在核廢水處置會議上,正式決議將於2023年起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2023年7月4日聯合國核監督機構批准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計畫,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表結論報告,認為日本在福島將處理水排海的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並指對環境影響微不足道。此項批准一出隨即在國際輿論與環保團體間造成衝擊,也讓從事海洋產業鏈之業者造成恐慌,勢必衝擊到深層海水產業。

首先了解日本核廢水其內本質,本次廢水經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預處理,其內輻射物質,以氚(H3,ㄔㄨㄢ)為主,氚之半衰期約為12年,排入太平洋後不僅被大量海水稀釋,且能量會逐年衰減。我國東部面臨太平洋,看似首當其衝,但實際以洋流而言,東部表層海水主要由黑潮由南向北帶動,就北太平洋表面環流週期,最快1年後才會到達東部表層水面,中層海水循環週期約30年,深層海水水團是由極區沉降驅動約1,000年後才會到達。不論是表層或深層,核廢水排放後在稀釋、衰退等環境作用下再到達東部,偵測所得數值相較背景值幾乎無異。

不可否認,對於日本東部沿岸產地之水產品的安全性而言,應進行長期追蹤評估才能作出客觀評論。

依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歷史擴散分析,臺灣海域氚的背景濃度約為0.5貝克/公升,相較之下,日本含氚廢水排放造成臺灣海域背景值濃度上升之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日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廖正信院長接受「聯合開Pod【遠方】」採訪指出,政府及學者在日本福島核災後,這12年來在臺灣海域周邊分季節及在62個測站監測不同深度的水質,並每年約採檢3至4百件水產品。未來將會加大水質及漁獲產量的監測強度。目前採檢的水產品符合標準,水質也是在安全值範圍內。

地球村為生命共同體誰都無法分割之下,核廢水的排放應受嚴正關切。然而,此對深層海水產業也是一個契機,相對表層水易受環境變動影響,深層海水的穩定,無疑可作為我國相關民生、養殖與能源產業運用之發展重點。(出處: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

「【天然鎂】100%海洋深層水」[產業快訊]

◆源自太平洋618公尺深海

◆AC+NF專利製程

◆小分子離子態礦物質好吸收

◆保留珍貴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並達到均衡比例

◆通過認證 VPC/ISO22000/HACCP/TQF/GHP

(出處:維恩原創國際有限公司)

「鎂不足也會釀肥胖、糖尿病?研究:飲食補充足量鎂離子,改善代謝症候群」[健康快訊]

肥胖是現代人最普遍的文明病之一,且通常伴隨著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除了熱量控制不當會造成這些疾病之外,鎂元素補充不足,竟也可能間接導致肥胖,甚至有糖尿病風險!近期有一項來自義大利的研究發現,日常中補充足夠的鎂離子,好處多不勝數,不僅可以減緩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症狀,並能改善代謝症候群,同時也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日常攝取足量鎂離子能促進維生素代謝,改善三高、代謝症候群

根據一項來自義大利米蘭大學生物醫學和臨床科學系(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L. Sacco”, Università di Milano)的Gabriele Piuri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期刊的研究顯示,透過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的鎂離子,不僅可以幫助減緩三高的症狀,幫助改善代謝症候群,還可以透過調節基因的表達,改善腸道菌相的組成,也能促進人體對維生素B1和維生素D的代謝。

鎂離子缺乏釀身體發炎,引起胰島素阻抗、改變腸道菌相惹肥胖

研究人員集結2009-2019年間的13項關於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與鎂離子補充量的研究,並發現這3種疾病之間有密切關連,且患者體內普遍都缺乏鎂離子。究竟鎂離子在人體扮演什麼角色?為何3種疾病之間息息相關呢?

原來,三者的起因,都是體內的慢性發炎所致。當體內鎂離子缺乏,會造成體內氧化壓力及細胞激素(cytokine)上升,造成身體低度發炎,同時,也會影響細胞對胰島素濃度的敏感度,造成細胞內的鎂離子濃度下降,形成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甚至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此外,鎂離子是人體內第二豐富的細胞內陽離子,也是參與人體內數百種酵素反應的輔因子(cofactor),而長期處於體內低度發炎的狀況,也會改變腸道菌相的結構組成,而導致身體肥胖。

全穀類、堅果種子類、豆類及綠色蔬菜等食物,是良好的天然鎂離子來源

日常中有許多原因會造成低鎂血症(Hypomagnaesemia),指血液中的鎂離子含量低於正常值,人體內的血鎂約介於1.7-2.2mg/dL之間,若血鎂低於1.7mg.dL,就稱為低鎂血症。研究人員表示,低鎂血症最常見的原因為從飲食中攝取的鎂不足,而日常飲食中,包括全穀類食物、堅果種子類、豆類以及綠色蔬菜等食物,都是獲取良好的鎂離子來源。

鎂助維生素D合成、活化,缺乏維生素D恐增胰島素阻抗風險

許多肥胖的人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體內也普遍缺乏維生素D,而鎂是維生素D合成跟活化所必須的離子,維生素D的缺乏,被視為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體內缺乏鎂離子,也會連帶影響到體內具有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進而影響維生素D在人體發揮的功能。

補充鎂離子助減緩慢性發炎,降低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發生率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由於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代謝症候群越來越盛行,且許多都是由於鎂離子攝取不足,而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所引起,體內低鎂的狀態,主要都是不健康的飲食所造成。低鎂的體內環境會容易導致身體發炎,且會造成代謝失調。因此,日常中不妨從飲食中補充足夠的鎂離子,能夠有效緩解發炎的狀況,同時減少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

(出處:華人健康網)

記憶衰退、淺眠恐缺鎂警訊! 快吃8物改善「1水果入列」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國人鎂攝取量普遍有不足現象,然而它在人體扮演重大角色。營養師林俐岑就表示,若缺鎂可能會有骨鬆、記憶力衰退、睡眠品質差、情緒容易躁動和抽筋等情況發生。她建議,平時可透過日常飲食補充鎂,包括深綠色蔬菜、豆類、堅果類、黑芝麻、南瓜籽、香蕉、酪梨及黑巧克力等,都是不錯的獲取來源。

根據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的鎂攝取狀況主要以13~44歲的男女性其平均一日鎂攝取量偏離RDA(推薦膳食攝取量)建議量最多,男性僅達RDA建議量的68~78%,女性達63~76%。

林俐岑在臉書粉專「林俐岑營養師的小天地」發文表示,鎂主要是參與身體能量代謝與酵素的作用,也參與醣類代謝,對骨骼成長與維持,鎂和鈣相輔相成。此外,鎂還具維持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影響心臟與血管正常功能;攝取足夠的鎂,也能改善消化道機能及蠕動,有助紓解壓力和放鬆。

林俐岑提到,若人體缺鎂會導致低鎂血症,早期症狀有乏力、食慾不振、疲倦、噁心和嘔吐;嚴重者則有肌肉痙孿、麻痺、刺痛、失智症、偏頭痛及心律異常等,甚至也可能伴隨著低血鈣等電解質不平衡的發生。

林俐岑進一步闡述,同時鎂離子缺乏者,也常伴隨有血壓較高的情況,補充鎂除了有助控制血壓,也能減少鈉的再吸收;能量代謝不足,出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影響神經傳導,容易造成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甚至出現淺眠、難以入睡的情況發生。

至於平時該如何補充鎂?林俐岑建議,像是深綠色蔬菜、豆類、堅果類、黑芝麻、南瓜籽、香蕉、酪梨、黑巧克力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外食族可多加留意上述這些食物。

 (出處:中時新聞網 )

「孕期恐「鎂」中不足,缺鎂一族知多少?氧化鎂、氯化鎂、檸檬酸鎂吸收率比一比」[健康快訊]

鎂是一種礦物質,與鈣、磷、鈉、鉀、氯、硫同屬巨量礦物質成員,是生物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同時也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運作的重要元素。你知道哪些族群是「缺鎂一族」嗎?又該如何補充鎂呢?鎂的補充劑當中,氧化鎂、氯化鎂、檸檬酸鎂吸收率哪個好?來聽聽張佩蓉營養師怎麼說。

鎂的功能

張佩蓉營養師表示,鎂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此外,鎂也是參與體內酵素反應所必須的輔酶,光在人體內就有600多種酵素需要鎂離子才有辦法運作,它同時也是200種酶的活化劑,可調節人體溫度,輔助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此外,鎂還能輔助鈣和鉀的吸收,對於骨骼、心臟、神經系統的運作,以及調節肌肉和血管收縮等都非常地重要。

育齡女性普遍鎂不足

「鎂缺乏」的現象其實普遍存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普遍存在亞臨床鎂缺乏症,而根據民國102年至105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13歲以上國人的鎂攝取量普遍低於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尤其是年齡層13~44歲這個族群,僅達參考攝取量的6至7成,其中女性又比男性狀況略差一些。

當體內缺鎂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的生理代謝包括骨骼、肌肉、心臟、神經系統等,像是擾亂對神經衝動的調節,造成神經變得容易興奮、敏感等反應,同時也會影響肌肉收縮的反應,造成肌肉震顫,甚至容易抽筋,長期下來可能會有緊張、焦慮、情緒躁動、心律不整、心悸、頭痛、疲倦、失眠及骨質流失等症狀。

孕期補充鎂,兼顧孕婦與胎兒

其中,許多研究發現,孕婦也是缺鎂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為育齡女性普遍攝取量就不足,加上懷孕期間對鎂的需求增加,因此,大多數孕婦容易缺鎂。而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的鎂缺乏或不足可能會帶給母親和新生兒一些健康上的風險,例如母體方面孕期容易有抽筋、偏頭痛等症狀,並且易併發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及子癇前症;胎兒方面則會影響胎兒生長如子宮內生長受限(IUGR)和胎齡小(SGA),甚至導致早產。

因此,補充充足的鎂攝取對於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的健康以及產後孩子的健康至關重要。

哪些人的鎂需求量高?

張佩蓉營養師表示,每個人都需要鎂,因此每天必須由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礦物質鎂,才足以維持身體正常生理運作,尤其是平常飲食不均衡、吃東西挑食、少吃蔬菜、堅果類的外食族、運動族群、長期酗酒、使用利尿劑,或是情緒容易緊張、焦慮、躁動者等族群,這些都可能是「缺鎂一族」,長期下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另外,前面提到的育齡期婦女、孕婦則更要注意,目前在臨床上,「鎂補充劑」也被當作一種安全性的預防補充劑,能改善孕期肌肉抽筋、舒緩頭痛、穩定神經提升睡眠品質、減少孕期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預防早產,此外,攝取適當劑量的鎂,還能幫助孕期容易便秘的孕婦排便更順暢喔!

鎂的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發布最新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建議,國人每日鎂的建議攝取量,成人男性每日鎂的攝取量為380毫克,成人女性為320毫克,而50歲以上男性為350~360毫克,女性為300~310毫克,其中,孕婦則建議在全孕期每天需額外增加35毫克的攝取。

鎂該如何補充?

張佩蓉營養師表示,日常飲食中,可以從於堅果類、深綠色葉菜類、豆類、全穀雜糧類、魚貝類等食物如葵花子、杏仁、核桃、花生、芝麻、龍鬚菜、莧菜、菠菜、芥藍菜、紅鳳菜、五穀米、糙米、薏仁、燕麥等都可以攝取到鎂,也可以適量搭配使用鎂補充品。

而在鎂補充劑的選擇上,可以參考鎂離子的型態,常見的形式有氧化鎂、氯化鎂、檸檬酸鎂及硫酸鎂,以吸收率來看氯化鎂>檸檬酸鎂>硫酸鎂>氧化鎂,最差的為氧化鎂,目前在市面上大多被當作軟便劑使用,其吸收率極低;最佳的則為氯化鎂,有離子水劑型態,可以直接加到飲用水中作為日常補充,好處是可以分次慢慢地補充,因鎂本身有刺激腸道的作用,一次大量可能有可能會有腹瀉或軟便的反應,可減低因當次劑量太高造成腸道副作用。(出處:華人健康網)

「使用深層海水凝膠改善實驗鼠牛皮癬」【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導讀:

牛皮癬(Psoriasis)是一種長期且反復發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為止尚無法治愈。深層海水 (DSW) 是幫助控制牛皮癬症狀的有效方法,因為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離子,也使用實驗鼠做研究。本次使用海藻酸鈉和聚丙烯酰胺結構組成、不同濃度銣和一定鎂 (Mg)、鋅(Z)含量的銣-海藻酸鈉/聚丙烯酰胺水凝膠(Rb-SA/PAAm凝膠)用於治療牛皮癬。 Rb-SA/PAAm 凝膠具有良好的性能,包括韌性和溶脹性能。就體外而言測試,Rb-SA/PAAm凝膠不僅對人角質形成細胞系(Hacats)無毒性,而且抑制炎症NF-κβ刺激。同時它們可以釋放Rb +,使Rb-SA/PAAm凝膠對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具有更好的抗菌能力。體內測試結果,這些水凝膠可以通過減少炎症因子來減輕Imiquimod(誘導動物類乾癬)引起的小鼠牛皮癬症狀,從而減少對脾臟的免疫刺激。100Rb-SA/PAAm 凝膠已顯示出作為治療牛皮癬的局部可濕性敷料的巨大潛力。

結論:

皮癬造成許多患者搔癢難耐使傷口癒合緩慢,誘發方式很多種例如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免疫功能不佳、飲食不均衡等,但深層海水含有促進人體有益的元素如鎂 (Mg)、鋅 (Zn)使得患部復原能力增加。

鎂(Mg)是維持人體健康重要的營養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元素。可對抗身體發炎,對抗壓力及改善失眠等。如果人體缺礦物質鎂,會影響到腦部、神經系統、肌肉等重要組織。所以鎂對於身體功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使牛皮癬復發機率降低也對患者而言也是一大福音。

資訊提供:石資中心 陳亦庭

DO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954049/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