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報

電子報 Banner

第241期 深層海水產業快訊

發佈日期:2022-06-27

「臺以(以色列)經技合作會議 將續推動水資源、新創、再生能源、環保及資通訊領域合作」[政府新聞]

第14屆臺以(以色列)經技合作會議於6月15日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行,由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與以色列政府貿易代表暨經濟產業部副總司長寇翰(Ohad Cohen)共同主持,雙方針對水資源、新創、再生能源、資通訊及5G、環保、競爭法及智慧城市等領域廣泛交換意見。

經濟部陳政務次長於開幕致詞時指出,目前各國均因美中貿易戰導致之全球供應鏈重組、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及俄烏戰爭等國際情勢,重新省思如何建構完整且具韌性之供應鏈體系;有感於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期盼雙方持續在再生水處理及海水淡化等議題進行交流,推動我國再生水應用於農業灌溉並精進相關節能及海淡關鍵技術;此外也期盼未來可推動能源轉型相關合作,共同朝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另強調以色列在水資源、新創、電動車、5G及再生能源領域發展迅速,在本屆會議中雙方亦就上述議題進行交流,相信此會議平臺可促進臺以結合彼此優勢發揮綜效,創造商機。

寇翰副總司長於致詞中表示,即使過去兩年世界各國經歷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等影響,以色列和臺灣仍積極藉由與貿易夥伴的合作促進經濟動能,在2021年以色列經濟成長逾8%,臺灣則逾6%,顯見雙方成長動能充足。自上屆會議以來臺以兩國貿易持續成長,去(2021)年兩國貿易額達24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33%。以色列在臺辦事處亦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兩國私部門之商務交流,並將在未來持續聚焦智慧移動、水資源及醫療器材等領域之合作。盼此會議平臺能進一步增進臺以經貿及產業合作,提升雙邊經貿關係。

本屆會議成果豐碩,為推動再生水資源發展且為因應氣候變遷,未來將持續藉助以國優越的再生水應用及海水淡化技術,透過雙方經驗交流提升我國相關技術,以穩定我國水資源供應,保障民生及經濟發展。在新創上,我新創園區與以色列創育機構將強化交流,共同探索合作契機;在再生能源方面,我方除分享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之路徑圖,並說明台灣已成立太陽光電專案推動小組,積極推動能源多元化,雙方將持續就發展氫能與CCUS(碳封存利用與捕捉)系統合作進行意見交換;在環保議題上,雙方也在環保政策及永續廢棄物管理上相互交流;另外,未來雙方也將在資通訊及5G的發展上,朝培育5G虛擬無線接入網、邊緣運算及網路雲端軟體新創業者尋求進一步合作機會,並同步探索製造、醫療、交通等應用領域,合作開發5G解決方案。(出處:經濟部)

「2022臺灣海洋國際論壇 建構後疫情時代的海洋發展藍圖」[海洋研究]

為慶祝國家海洋日,依循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海洋委員會6月7日以「全線上」方式舉辦「2022臺灣海洋國際論壇」。邀請來自英國、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瑞典、南非、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與我國產官學研各界人士齊聚一堂,邀請到世界各國產、官、學、研等各領域的人員參與,針對國際關注的海洋議題進行分享及討論,找出可供解決海洋問題及永續發展的策略方案。

 海洋委員會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在開幕致詞時表示,海洋是人類生存所需,然而目前正遭受人為的巨大影響,例如海洋暖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等危機;為呼應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活化:為海洋採取集體行動」,本次論壇希望能成為一個為海洋發聲的管道,藉由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找到臺灣專屬的海洋行動方案。

專題演講的部分,邀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次委員會副主席Aileen Tan Shau Hwai博士,就如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賦權大眾以達成永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的」專題發表演講。讓大家了解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身為人類的我們要做出哪些改變,以達到環境永續的目的。

分組座談部分,從海洋教育、海洋科研與海洋產業、海洋保育到海事安全等四個面向切入,讓與會人員深切了解後疫情時代的各項海洋事務發展方針。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仲威表示,海洋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努力實踐國家海洋事務發展,範疇遍及海洋政策推展、海洋法制建立、海洋環境維護、海洋生態保育、海岸管制巡防與海洋產業推動及研究。2022臺灣海洋國際論壇的舉辦,係為「強化國際交流合作」的具體實踐,期待藉由論壇中各項議題的火花,照亮出下一階段海洋國家的發展方向。(出處:海洋委員會)

搶攻水商機 台灣國際水週10月回歸[展會訊息]

強勢回歸!2022年水資源產業盛會「台灣國際水週(TIWW)」將於10月13至15日台北世貿一館登場,早鳥參展優惠只到5月31日,展覽主題聚焦水再生循環及永續利用,匯集上、中、下游產業鏈,完整呈現「水」管理解決方案。展覽現正受理報名,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鼓勵業者一同參與,布局新世代水資源商機。

全球水資源需求日益上升,珍惜自然資源,追求環境永續發展已成全球共識。今年世界地球以「投資我們的星球 (Invest in our planet)」為主題,在鼓勵民眾以行動力實踐愛地球理念的同時,也呼籲全球政府及企業推動並落實ESG(環境、社會、治理)政策,實踐永續發展的「綠色經濟」。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指出,全球近1/3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地區;合國(UN)預測,情況如果未能獲得改善,至2050年生活在缺水地區的人口比例將超過1/2。水是人們賴以為生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更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全球經濟發展加速,人民用水需求增加,看似源源不絕的水資源,正逐漸面臨匱乏危機。

 台灣由於地狹人稠、降雨區域與時間不均及工業用水量急劇增加等原因,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第18名缺水國家,如何有效利用雨水、地下水等天然水資源,甚至利用海水淡化、再生水等「科技造水」,已成為國內近年來重要的課題。

 台灣政府如今已編列新台幣1,357億元特別預算用於水環境建設,並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而預計在今年七月上路的「耗水費」,更將對使用再生水及海淡水或是投資節水設備的企業進行減徵,幅度最高達60%,相望能藉由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降低缺水危機,打造優質水環境。

貿協強調,萬眾矚目的「台灣國際水週(TIWW)」是全台唯一B2B水產業國際專業展,為了洞悉產業趨勢,規劃6大「水循環與再生水處理區」、「輸送儲存與配件區」、「終端淨水與飲用水區」、「流體自動化與控制區」、「綠色基礎建設公共工程及周邊服務區」及「智慧水科技區」等展區並舉辦多項周邊活動,其中包含一對一採購洽談會、新產品發表會及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的水資源國際論壇等,促進參展商及買主交流,掌握商機。

 展覽除了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工研院、泉溢電機、環盟國際、宮黛科技等產官學代表外,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機能水協會及台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等也會組團參展。(出處:奇摩新聞)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吳章哲團隊:開發藻類多醣鼻噴劑 增強黏膜免疫 預防A型流感」[海洋研究]

海大吳彰哲教授從褐藻中萃取出褐藻醣膠,研發出可從腸胃、骨骼、關節、皮膚及免疫力各方面調節寵物體質的專業保健產品,並技轉於產業界,推出寵樂會保健系列,全方位照顧寵物健康。

疫情襲來以及A型流感季節來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吳彰哲,從藻類中萃取多醣開發成鼻噴劑,可媲美隱形口罩,藻類多醣可在鼻子裡形成保護膜,將病毒包住,減少病毒進入吸吸道的感染,降低發炎現象,提高黏膜免疫。此外,藻類多醣還可以製成寵物保健食品,具有保護關節,以及透過改善腸道來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出處:環球生技)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臺東大學MOU 推動海洋生技與深層海水產業發展」[深層海水產業研究]

為發展我國海洋生物科技研究、建置海洋生物資源資料庫及推廣海洋生物科技技術服務,以提升我國海洋生物科技技術研發與增進海洋產業升級開發應用,國家海洋研究院於6月16日與國立臺東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我國海洋生物科技技術研究、專業人才培育及技術交流、國際共同合作交流等,共同建構雙方合作平台。

藉由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雙方將努力促進研究人員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整合研究資源與能量,應用於海洋生物科技研究和技術開發、產業試量產合作、人才培育與實習、教育與政策推動及產業推廣等項目。期望能提升我國海洋生物科技實力、帶動東部生技產業與地方創生、促進深層海水產業升級、發展永續藍色經濟,據以落實海洋政策與東部永續發展之願景。(出處:國家海洋研究院)

三芝國中攜手海洋科大 透過虛擬實境體驗海洋情境[海洋教育]

推動海洋及戶外教育,新北市自110學年度成立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三芝國中響應教育局「科技防疫」號召,與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合作,運用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體驗模式,於教學中以平板讓學生運用科技體驗海洋情境。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三芝國中2020年獲得教育部國教署「海洋教育創新教學基地學校」認證,並於2020、2021年榮獲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特優獎項。三芝國中為能讓孩子在疫情下持續學習,嘗試用科技防疫理念並響應SDG目標14「水下生命」,讓學生透過MR虛擬實境互動,了解戶外海洋環境地質與體驗其變化,引導孩子知海、親海、愛海,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深化學生建構海洋知識,健全對海洋環境的認識與關懷。

 三芝國中校長黃中良表示,學校利用面海背山,區內有後厝漁港的地理優勢,結合在地資源推廣海洋教育,讓學生與自己家鄉有更多認識與連結,深耕愛鄉愛校情懷,也呼應新課綱所強調的素養教育。

學校自101學年度起將海洋教育列為校本課程,更於108學年度將海洋教育列為七年級的彈性課程。近年在全校老師努力下將國文及自然領域結合海洋教育,在課程中融入海洋教育桌遊,使課程更有趣多元。而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學生雖然無法實地體驗海洋的生態與環境,但透過與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合作,導入MR實境體驗,也讓學生能有身歷其境的學習體驗。

三芝國中同學江忻宸表示,疫情期間到戶外學習的機會比較少,但透過MR體驗是很不錯的學習方式,可以體驗混合實境,也有影音檔案可觀看及聆聽,讓自己更了解關於海洋及環保議題,同時認識許多生物跟海上交通運輸工具,收穫滿滿。陳哲鵬同學也說,體驗課程最後還加入用平板進行KAHOOT互動式測驗,搶答後小組可以晉升,能激發自己學習的興趣。(出處:中時新聞網)

中衛海洋日推主題口罩 「雙層疊色專利」特調上市 [海洋產業資訊]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口罩大廠CSD中衛以OCEAN海洋為主題,採用最新研發的「雙層疊色專利」,創新調色模擬海洋色澤變化,一次推出五款海洋口罩,世界五大洋一次GET!

CSD中衛指出,海洋是孕育生命之母,四面環海的台灣與海洋息息相關。為響應世界海洋日保護海洋的永續生態理念。五大洋流動循環圍繞地球,海水隨地域變化出令人驚嘆的美麗風貌。這次設計款不僅有各種明暗度的深藍、淺藍,波光粼粼中,陽光照耀下,千變萬化的海洋,彷彿隨時在玩化妝調色遊戲,濃妝淡抺總相宜。

CSD中衛行銷部經理周令怡說,以往是單純在一塊布料上調色,這次為盡量呈現海洋的多變面貌,特別創新調色法,全新開發出極薄透光,深淺不同的兩塊藍色布料,上下重疊來變化海水藍。有趣的是,改變兩塊布料上下重疊順序,會結合成不同的藍色,充滿玩色樂趣。五款OCEAN海洋口罩均搭配海浪藍白雙色編織舒適耳帶,更具整體性且柔軟舒適。

OCEAN海洋主題一次推出五款設計,其中三款運用雙層疊色專利設計變化而成,一款是長期深受歡迎的「經典晨曦」,改搭配新款藍白雙色編織舒適耳帶。至於主題款式則是以鳥瞰海洋的視角,將海水輕拍岸邊的瞬間停格,輕柔白浪沖擊岸邊後化為細碎泡沬,彷佛溫柔撫去人世間的煩憂。

周令怡說,這是中衛首度推出主題系列產品,一盒5款各5片,總共25片,售價249元。由於多款組合的包裝過程耗費人力,故商品數量有限。不過可以讓消費者一次擁有千變萬化的迷人海洋色調,開心玩色,還是相當值得。

限量OCEAN海洋主題口罩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將在康是美與屈臣氏兩大美妝實體商店同步開賣,另外各大電商通路如PChome、momo、博客來及PINKOI等也同步販售。數量有限,售完為止。(出處:聯合新聞網)

富山灣深層海水放射菌的分離及產物分析 【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導讀:

放射菌作為土壤中的主要細菌,並有助於有機化合物的持久性循環,亦從放射菌中發現了各種醫藥產品的先導化合物,例如抗生素和抗癌藥物,但近年來很難獲得新的化合物。自1995年到2005年進行了放射菌的分離和有用物質的尋找,目的是將富山灣的深層海水用於醫藥和農藥領域,在這項研究中,分別對滑川市近海 321 m(滑川1)和 700 m(滑川2)的深層海水進行取,使用膜過濾器(直徑90mm,孔徑0.2μm)進行過濾和濃縮分離放射菌,實驗結果自321m深度分離出38株(Streptomyces屬12 株,Micromonospora 屬24 株,未鑑定菌屬2 株);自 700 m深度分離出39株(Micromonospora屬2 株,未鑑定菌屬37)。從321m水深分離出的放射菌中,有一半以上產生抗生素,該比例是從富山縣土壤中分離出的放射菌的兩倍左右。篩選出10株產抗生素放射菌並對產物進行分析,發現新化合物risostatin(Furumai et al., 2000a),kosinostatin(Fu- rumai et al., 2002a),watasemycin(Sasaki et al., 2002), TPU-0037(Furumai et al., 2002b),已確認產生了polyene antibiotics, TAN1323D, thiazostatin, aerugine,antimycin A1, tetrocarcin A, actinomycin X2, rosamicin, quinocycline。對於從700 m水深分離的放射菌,通過生物活性測試和HPLC產物分析篩選候選菌株。在選定菌株中發現的新化合物是rakicidin E(Oku et al., 2014) とブチロラクトン(Igarashi  et  al.,  2015),已知的化合物為richostatin, manumycin, nonactin, bohema- mine, chrymutin, rakicidin A, rakicidin B, BU-4664 L, butyrolactol, borrelidin, collismycin.

如上所述,由實驗結果歸納得知,深層海水中分離的放射菌產生與陸地放射菌相似的化合物,同時產生新的化合物,深海水被認為是一種有用的用於藥物發現的放射菌的分離來源。

結論:

微生物的好處是可以簡單的在很小的地方增生,並且生活中隨處可見,從食品(麵包、啤酒、優格…等)、醫藥(盤尼西林、抗生素等),所以在生活上微生物的應用廣泛。從研究中可以得知,在不在區域之深層海水所分離出的微生物種類不同,亦有許多未知之微生物,透過研究發現新的化合物被應用於醫學領域。透過日本相關研究之借鏡,若未來臺灣深層海水能夠針對不同區域、深度進行微生物採集,並深入相關研究,若能從中分離出特用微生物,應用至不同領域,將可拓展深層海水新的應用章。



 

DOI: http://www.dowas.net/paper/pdf/22-2/049.pdf

資訊提供:石資中心 黃菽菡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