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報

電子報 Banner

第226期 深層海水產業快訊

發佈日期:2021-03-25

2021-01-08 海科館持續推廣海洋教育 建置3D海底地形資料庫 [海洋保育]

       近年基隆觀光亮點不斷、話題不斷,推出多元及創新的玩法,首度成為「十大熱門國旅城市」,尤其潮境公園的旅客近來逐年成長,望海巷海灣更是目前熱門的休閒活動場域,不論是潮境美麗的「秘密花園」或是瑞芳的「番仔澳水晶宮」,每年均吸引大批的潛水愛好者造訪,獨木舟、立槳等水域活動也人滿為患。不僅如此,海科館也長年在望海巷海灣持續進行海灣監測及珊瑚、小丑魚、軟絲等生物資源復育作業。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說,以往研究人員或潛水志工於進行研究工作時,均仰賴過往的經驗來執行,然而推廣海洋保育,長遠的研究工作更應該以科學數據做為基礎,透過這些重要調查資料,不管是小丑魚原棲地、珊瑚移植位置之定位、海灣內教育用玻璃船的運行路徑設計、水下攝影機的規劃建置等皆有一定效益,這些基礎資料除了大幅提升在海洋保育進行的研究能量,亦可協助規劃潛水路徑,增加潛水民眾在海灣內活動的安全性。

       陳素芬強調,未來海科館將聯合產官學共同推動望海巷海灣海洋教育示範區,透過海底影像的呈現可以了解海底的地形與沉船位置等,此次海域調查的成果也在海灣灣口發現許多過去佈放船礁,未來將預計做為海科館水下機器人(ROV)操作及水下考古人才培育課程的訓練目標物。海科館也將持續爭取經費,建立望海巷海灣的長期觀測資料,為海灣的海洋保育研究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礎。(出處:桃園電子報)

2021-01-11 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落成 [海洋科技]

       高雄市長陳其邁11日出席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啟用典禮時表示,感謝經濟部為高雄創造在綠能產業未來能成為龍頭地位產業聚落的機會,並會配合整體產業發展,包括都市計畫做調整、道路開闢等,落實公共服務。

       陳其邁指出,以台灣經驗政府的效率,絕對是未來能前進到其他南向國家,甚至是所有亞洲國家最好借鏡,台灣經驗在發展綠能產業,所展現的決心、效率會在雙方共同合作基礎下開拓更多市場,關於廠商投資的部分,盼經濟部「多介紹幾間」。

       陳其邁說,前年參加三中心的動土典禮,速度很快,中央跟地方充分合作,今天創新人才中心正式啟用,對於我國未來在發展包括離岸風電、水下的基礎工程,以及相關對於海洋資源開發,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地。另外,中央從海委會的海洋研究院設在高雄,三大中心尤其創新中心也設在高雄,陳其邁認為將帶動周遭整體海洋產業的產值,對於開發興達港整體周邊的產業也會有非常大群聚的效果。

       陳其邁補充,從整個綠能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風力發電在台灣有非常好的機會,尤其在亞洲算是進展推動速度最快的一個國家,在2025年綠電的比率會達到百分之二十,很多歐商選擇台灣,除了看中風場之外,也看中我們對於這些綠能產業系統整合的能力,他相信這是歐洲綠能大廠,前進東南亞新南向國家最好的基地。

       興達港所設置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是行政院106年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之一,由經濟部能源局規劃指導,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建置。經濟部指出,「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預計今年第一季開放廠商進駐,可帶動當地海洋科技研發產驗,促成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科技產業在地化,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藉此機會活絡興達港周邊經濟,具產業科技與休閒觀光效益,讓興達漁港轉型升級,蛻變成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的重要基地之一。(出處:台灣好報)

2021-01-14 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 [海洋研究]

       本報於2016年8月獨家報導台灣黑潮發電獨步全球的3大技術,4年後,國家海洋研究院在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協助下,完成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的優選規劃,並選台東縣伽藍(富岡)和新港漁港為洋流發電基地港,希望今(2021)年至2025年,逐步完成2MW(2百萬瓦,每天可產生4萬8000度電)商轉機研發測試,同時規劃未來發展成國際洋流發電機組測試海域,供國際合作。

       另外,研發團隊已於去(2020)年,將50kW(50千瓦,每天可產生1200度電)洋流發電機組,提升至400kW(400千瓦,每天可產生9600度電),並進行實海測試,將在改善修正設計後,今年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持續測試。

       前海洋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西灣講座教授陳陽益評估,如果設置10台2MW商轉機,自主發電量可供應綠島一整年的用電。

       國海院院長邱永芳強調,黑潮流經台灣東部,蘊含龐大的發電潛能,國海院與中山大學陳陽益團隊合作研發有成,逐步實現總統蔡英文的「非核家園」。陳陽益指出,雖然台灣在洋流發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台灣東部海域環境資料嚴重缺乏,必須進行全面調查及洋流能潛能評估。經過團隊勘查,綠島西南海域最適合建置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將進一步與台東縣政府等單位協商。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學系副教授許弘莒強調,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距離台東縣迦藍漁港僅約32公里,港域穩靜度佳,如果進行擴建,對漁船進出及港區使用的影響最低,卻對漁港發展有很大助益,最適合開發為洋流發電基地港。迦藍漁港現有防波堤長度779公尺、泊地3.66公頃、碼頭1233公尺、水深2公尺至4.5公尺。

       擴建計畫希望再增加防波堤825公尺、碼頭275公尺、新生地面積3.9公頃,工程建設經費約27億元,已獲得台東縣政府及漁會支持,將進一步和漁業署及交通部協商。

       國家海洋研究院強調,另一適合規劃為洋流基地港的是台東縣新港漁港,距離綠島西南海域約55公里,水深7公尺至9公尺,港埠用地(碼頭、防波堤、海堤、水岸設施)約4.8公頃。擴建計畫為新建西防波堤與延長現有東防波堤,構成洋流基地港碼頭泊區的外廓設施,並利用現有內泊地海堤外,興建碼頭及填築部分新生地,並開闢聯外道路。

       從2012年開始,陳陽益率中山大學團隊,與萬機公司董事長白俊彥合作,執行海流發電系統效能驗證產學計畫,並獲得科技部支持「瓩級黑潮發電先導機組研發與實海域測試平台建置計畫」。2016年,研發團隊創造全球3項第一,包括在水深900公尺建置深海繫泊系統與浮式平台;50kW洋流能單元發電機測試,平均發電功率26.31kW;深海洋流能測試系統,掛載低轉速洋流能渦輪機,成功於每秒0.45公尺流速下啟動發電機,並連續運轉達60小時。(出處:自由時報)

2021-01-14 海洋研究大邁進!國海院與中研院簽署研究合作備忘錄 [海洋研究]

       國家海洋研究院於1/14上午,在該院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共同簽署研究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共同發展海洋科學研究、永續海洋生態資源,並促進海洋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展利基,以提升國家海洋研究量能。

       簽署儀式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主持,並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陳國勤共同簽署研究合作備忘錄。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表示,此次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簽署研究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共同致力推動海洋科學及海洋生態等相關研究,包含長期性的海洋生態監測與生物多樣性調查、水下聲景監測技術開發等研究項目,希望藉由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定,共同強化國內海洋研究的能量,深化政府向海致敬的政策。

       邱永芳指出,此次備忘錄簽訂內容,包含針對海洋生態長期監測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南沙太平島與綠島生態基礎調查、海洋菌種研究、水下聲景監測技術開發,及海洋調查技術及海洋探測儀器共同交流與支援等項目。(出處:NOWnews)

2021-01-23 水深60米實海測試 洋流發電告捷 [海洋研究]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10kW(10千瓦,每天可產生240度電)「翼型」浮游式洋流渦輪發電機組,去年10月完成水深60公尺的實海耐壓及發電測試,大幅減少阻力,強化避開颱風干擾的效能,今年再將挑戰20kW級測試。

利用黑潮能量 國海院取能源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表示,洋流發電是非常重要的綠色能源,黑潮流經台灣東部海域,中央研究院院士徐遐生曾估計,台灣可從黑潮取得約50GW(500億瓦,每天可產生12億度電)的能量;國海院將成為國家研發洋流發電的領頭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國家海洋研究院執行海洋委員會「浮游式洋流發電機製作與實海測試」計畫,由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郭振華主持,國家海洋研究院、台灣大學與台灣海洋大學團隊三方共同研發。

       台大博士候選人穆凌吉說明,10kW浮游式洋流渦輪發電機組特別之處,在於發電機艙採流線型設計,導流罩、機艙外蓋及葉片蓋板均為玻璃纖維(FRP)材質。

       機艙後方的3支葉片接受洋流沖擊後轉動,再驅動機艙內的發電機產生電力;機艙上方則是翼型浮體與垂直支撐桿,也會沉入水深約20米,所以稱為「浮游式」。

       最重要的是,「翼型」浮游式洋流渦輪發電機組 可以使用浮力控制上下移動。平時發電機艙在水深20米至30米運轉,颱風來臨前還可以下沉到50米至60米深,以避開颱風侵襲、損毀。(出處:自由時報)

2021-01-27 原生種冬青葉馬尾藻復育成功 國海院與海生館獲2發明專利 [海洋研究]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藻磚方式,針對食品重要原料的台灣原生種冬青葉馬尾藻,成功完成人工復育,並榮獲「馬尾藻採苗取樣裝置」與「馬尾藻育苗養殖裝置」2項發明專利,有助建立大型棲地復育,開發經濟價值。

       這2項發明的專利權人是國家海洋研究院,新型創作人為國海院助理研究員周立進、副研究員江國辰、研究員張至維,以及海生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兼主任張桂祥,專利權時間從去(2020)年12月1日至2030年8月21日。

       國海院院長邱永芳肯定研發團隊的努力,相信發明專利能獲得學術界與產業界重視,儘速建立大型棲地復育,進而提升海膽等海洋生物的棲地利用,擴大海洋產業的經濟價值。

       國海院助理研究員周立進表示,全球的馬尾藻屬有500多種,主要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沿岸水域,其群落往往形成海中林,有助其他海洋生物棲息與繁殖,其中的冬青葉馬尾藻為台灣原生種,曾出現在屏東縣南墾丁、新北市東北角海岸及澎湖縣的潮間帶。

       冬青葉馬尾藻的用途很廣,除了應用於棲地復育外,也可提供人類食用、動物飼料及肥料,深具生態與經濟價值,有必要建立人工復育技術、大量生產。

       由於海生館就在墾丁,所以國海院與海生館合作進行人工復育,並選擇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的潮間帶,作為人工復育棲地的實驗場域。海生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兼主任張桂祥指出,研究團隊在恆春半島採集原生種的冬青葉馬尾藻,以空心磚與麻繩當作附苗材質,利用室內採光及天然海水,培育在地種冬青葉馬尾藻。經過約1年的努力,已從自然環境中,精準採集到足量受精卵,同時在實驗室內,以人工刺激方式,獲得大量的胚細胞,且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繼續生長,建立連續培養冬青葉馬尾藻苗的育苗技術。

       研發團隊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榮獲「馬尾藻採苗取樣裝置」與「馬尾藻育苗養殖裝置」2項發明專利的肯定。雖然去年初步在楓港潮間帶的實海驗證,冬青葉馬尾藻藻磚被強勁海浪打翻後掩埋,未發現後續生長。但因該海域有原生的冬青葉馬尾藻,且無外來種干擾問題,所以今年仍將繼續在該海域,尋找更適合的潮間帶復育。(出處:自由時報)

2021-02-13 高中生研發 鹽味拉麵 (海洋深層水 地方活化) [日本深層海水產業資訊]

       滑川高中商業科3年級學生,在北陸高速公路有磯海服務區(SA)營運的富山市JEC顧問公司的協助下,使用當地的深層海鹽製作拉麵。 13日起,拉麵將在服務區及縣內東部的超市銷售

       12日,在滑川市栗山的有磯海SA上行線上,3名學生介紹了商品名為“滑川海洋深層海鹽拉麵”。在麵條中加入深層海鹽,湯頭是白蝦風味。根據個人喜好添加深層海鹽。道下圓香(18歲)說:“深層海鹽拉麵的風味很有層次。希望能和滑川市特色聯繫起來並活化。”

       第二年,學生們研究如何利用當地資源”調查地區資源及活化利用”之技巧,利用滑川市特產深層海水海鹽進行商品開發。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市場行銷知識,決定將拉麵作為紀念品出售。根據學生的創意為基礎,將拉麵商業化。深層海鹽是由滑川市有償提供的。

       這款拉麵售價是378日元(含稅)。將於13日開始在SA上下行線和滑川、上津、黑部、立山、上市的5個市鎮的超市銷售。且在該SA上行線美食廣場,只需800日元就能品嘗到煮好的拉麵。(出處:YAHOO JAPAN)

2021-02-26 離岸風電影響生態 國家海洋研究院:支持長年追蹤的基礎調查 [海洋研究]

       政府力推綠色能源,離岸風電成為熱門的重要政策,但影響海洋生態的問題,深受國人關注。由於必須透過科學方法,才能判定對生態負面衝擊的程度,此時長年追蹤的基礎調查,顯得更為關鍵。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於2019年4月24日成立後,隨即扮演海洋研究基礎調查的領頭羊角色,離岸風電影響海洋生態議題,自然成為首要目標之一。

       院長邱永芳發現,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陳孟仙從2017年開始,針對離岸風電海域的底棲環境、生物物種、中華白海豚食餌魚種變化進行調查,卻在2019年因經費不足而中斷。

       邱永芳強調,台灣號稱海洋國家,但長年欠缺海洋生態基礎調查,導致許多重要研究必須從零開始,耗時費力,因此有必要支持並扎根。 然而,海洋生態基礎調查過程非常辛苦,甚至枯燥乏味;以陳孟仙團隊為例,他們必須凌晨搭板拖網船出海,歷經數小時抵達定點,忍受暈船嘔吐之苦,一一清點、分類、統計捕撈的魚類,直到傍晚返港。

       回到學校實驗室,團隊繼續進行生物物種鑑定及相關分析,並將生物製成標本保存,做為後續研究使用,過程繁瑣,必須細心、耐煩,才能建立初步的物種資料庫。

       陳孟仙表示,2017年、2018年、2020年共出航8次,進行16網次的採集,採獲7300尾魚,其中76%屬於中華白海豚食餌魚類,其豐富度與生物量,近岸高於離岸。另外,目前彰化風場的底棲魚類,仍以砂泥底質棲息的魚種為主,例如七星底燈魚、大頭白姑魚、斑鰭白姑魚等。

       邱永芳強調,目前國海院與陳孟仙團隊尚未發現彰化離岸風電對當地海洋生態產生明顯的影響,且部分資料屬於統計分析,但這些成果必在數年後扮演生態變化的關鍵角色,成為制定國家海洋政策的重要依據,不容忽視。(出處:自由時報)

2021-03-07 旱災衝擊 章日行:恐成台積電在台擴廠障礙 [海水淡化]

       台灣近期水情吃緊,全台21座水庫,有10座蓄水量亮紅燈,工業用水受衝擊。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系主任章日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全台工業用水單日約需500萬噸,電子業用水量更是北部工業用水規模第三大,當中包括台積電等半導體、晶圓產業,雖然歷史上未傳出缺水衝擊半導體產能,但若問題長期無解,恐怕影響台積電在台擴廠,衍生產業出走外移風險,不可不慎。

       章日行,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土木環工研究所博士,曾任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大學訪問學者、南澳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境外合作導師等職,研究專長包括環境物理及化學、污染土壤物化整治、有害廢棄物處理、奈米技術應用、土木及環境工程等。

       針對缺水對台灣電子業的影響,章日行表示,據統計資料,台灣一年工業用水量約17億噸,平均單日約500萬噸,每座工業園區或科學園區的單日用水量落在15至20公噸之間。北中南依據產業別佔比不同,產業用水量排名也不一,台灣電子業包括半導體、晶圓廠多集中於新竹以北,所以北部的工業用水排名,電子業規模第三大,佔10%左右,假如缺水問題持續擴大,電子業就要有產能受損的準備。

        據了解,台積電在竹科丶中科、南科的三大廠區,每日就需要15.6萬噸工業用水,分別各占供應園區的主要水庫每日供水量的5%。章日行指出,目前新竹寶山水庫、台中德基水庫、台南白河與曾文水庫的蓄水量均不足20%,根本難以供應工業使用,因此台積電等電子業才需要出動水車運水,緩解燃眉之急。

       科技業今年缺水問題會特別嚴峻,就是因為政府過去長期以來都「看天吃飯」,沒有設法透過政策性工具根治問題,台灣目前的狀態是,水庫開發量飽和,蓄水總量無法擴增,產業用水需求卻逐年增加,只要降雨量少,又沒有額外水源,產業缺水的困境就會馬上浮出檯面。

       假設產線因故停擺,一天就要損失約新台幣3億元,如果缺水困境持續擴大,台灣產業發展佈局,勢必全面會受影響。歷史上還沒出現過因為缺水影響電子業產能,如果真的出現了,恐怕不只電子業,所有工業別都會出狀況。

       章日行認為,台灣缺水問題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建設海水淡化系統,台灣四面環海,推動海水淡化開發相對簡單,也是相對環保的作法,尤其台灣內部水源總量已飽和,面對工業用水需求漸增,除了節流之外,一定要開源,海水就是最好利用的水源。

       為何台灣長期以來對於海水淡化系統的投資程度低?章日行說,主要是在水價問題,因為台灣有全球第三便宜的自來水,一度水只要新台幣10元左右,而海水淡化系統因為要支應淡水廠營運成本,淡化海水的價格則是每度水40至50元,約是當前水價的5倍。而過去只要討論水價差別費率的問題,總是因產業界意見紛雜,不了了之,如今困境浮出,政府務必審慎思考擴建海淡設施,否則難以留住產業。

       章日行也提到,外界稱台灣半導體產業有三個主要戰略威脅,分別是地震、缺水、與中國大陸的地緣政治關係,在他看來,缺水恐怕才是有立即性最嚴重的威脅,台灣主政者一直鼓勵半導體產業根留台灣,在台擴廠,可是能源問題無解,擴廠就有障礙,不必大陸出手,產業就主動外移出走,如何解決產業發展難題,考驗台灣政府智慧。(出處:巴士的報)

2021-03-12 黑手老董堅持飲水機好又便宜 獲統一集團採購機器生產PH9.0海洋深層水 [深層海水產業資訊]

       莊浚峰強調:「全世界都在講節能,過去傳統飲水機的鋼瓶是用保麗龍來保溫,冬天電熱管平均1小時就要加熱1次,耗電又不環保,我父親花6年開發雙層真空保溫,保溫效果提升4倍,一旦導入,肯定打趴整個產業鏈。」莊清偉笑稱:「換成真空保溫,1台飲水機只貴1千元,公司不養業務,我的觀念是把東西做好、做便宜,客人自然上門。」

       黑手出身的莊清偉,36年前率先推出攝氏100度三溫開飲機,又研發全國第一台RO逆滲透三溫飲水機,靠著技術專利,替國內逾5成知名淨水器品牌代工,卻因不擅行銷,知名度不若賀眾、千山淨水響亮。為扭轉市場,莊浚峰連11次登門打動日立設計代工(ODM)電解機,獲統一集團採購機器生產PH9.0海洋深層水,2010年以自有品牌普德進軍量販通路,打進總統府、五院,在公私機構市占逾5成,外銷全球40國,去年年收達18億元,搶攻MIT茶水間霸主。(出處:)

2021-03-09 攜手國家隊跨足生技 中山大學、南六、高醫大產學締約 [海洋研究]

       中山大學與南六企業(6504)、高雄醫學大學,共同籌畫跨領域三方合作,建立海洋化妝品系列開發團隊。此次合作針對海洋中的生物投入研發,共譜海洋化妝品系列開發案,並於國際級的多功能海洋研究船─新海研三號上簽訂合作合約,象徵著三方將立基於堅強的海洋研究實力,航向浩瀚無際的未來發展。

       中山大學產學長林哲信指出,三方團隊自去(109)年10月開始討論籌備成隊。團隊的組成結合了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於海洋生物養殖培育與鑒種技術的投入研究;高醫大在香粧品及天然藥物藥學技術方面,進行產品活性測試及後期產品試驗的資源,結合南六企業的產品規劃,開啟此次產學合作共同研究發展的契機。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本次是南六企業與中山大學建立起第一次的合作,基於南六於防疫的貢獻與榮耀,中山大學將以特有海洋的研究能量投入團隊合作,聯手攻頂聯盟夥伴的高雄醫學大學,締造更大的結盟價值,包括人才培育與產業升級。未來也將整合兩校的科研能量與醫學能量,開創新局。從養殖、驗證到產品開發,透過產學合作讓三方合作發揮最大綜效。

       國內不織布大廠南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防疫國家隊重要的一員。公司於國內外防疫貢獻上享有盛名,近年為結合多角化經營模式,計畫開發新一代的產品,跨足生物科技的版圖,去年2月,總統蔡英文為感謝「南六企業」投入防疫工作參訪時表示,「南六」現在是亞洲第2、世界排名20名以內的全球不織布關鍵供應廠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是亞洲第一,讓台灣在生產口罩的過程中,可以不需要擔心口罩原料的供給。南六企業的實力與付出,不只展現於口罩的製造,進一步的防護衣製造生產,提供台灣在地的協助與支持,展現國家防疫隊重要成員的風範。

       南六董事長黃清山對於簽約場地特別有感,「很能象徵三方的合作,快樂的出航,滿載而歸」,特別以座右銘「克服困難不服輸」勉勵並期許合作案順利進行圓滿成功。更希望能藉由合作成果的展現,扶植南六於事業版圖的拓展。他強調,下一個十年,南六將往更廣的領域評估與發展,現在於保養品的小小根基,將透過三方合作的加值發光。未來更多的領域與技術發展,也將能維持三方的永續推動與進步。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鐘育志提到,南六企業於兩校結盟的加持是很大的加分,期待未來能開發製造出嘉惠人類健康的產品。因南六公司於跨域生技產業的決定,定案開發海洋系列產品,讓中山大學的技術加值於材料的品質控管,結合高醫大既有的醫學能量,搭配南六於產業的關鍵技術,創造更加值與美好的未來局面。(出處:經濟日報)

2021-03-14《海人第一線1》專書出版,成為推廣海洋教育的重要教材 [海洋研究]

       「軟絲」是台灣重要的美食之一,但在頭足類動物行為學家眼裡,不是爭論軟絲跟花枝、透抽、魷魚哪種好吃,而是發現弱小的雄軟絲很有心機,牠們假扮「偽娘」,接近已有配偶的雌軟絲,當「小王」趁機交配!

       不過,就算被拒絕,弱小雄軟絲也不會打退堂鼓,表面迎合雌性喜好的交配姿勢,再趁機迅速改變策略,用自己的方式進攻,完成高度複雜的「性事」。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研究員林雋硯,擁有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長年鑽研頭足類動物行為,其中,軟絲的性行為最讓他嘖嘖稱奇。

       林雋硯說,人類近30年來才開始對軟絲等頭足類複雜的生殖行為有初步認識,外國研究發現,身形較小的雄軟絲,竟能經由改變體色,假裝是成熟的雌性,即所謂的「偽娘」,藉以接近已有配偶的雌性,不會讓敵對雄性發現,再伺機當「小王」交配。

       但身形較壯碩的雌軟絲豈是省油的燈,牠們會依雄軟絲的大小強弱,選擇「門當戶對」,再擇以不同位階的交配姿勢,要求雄性配合。

       林雋硯研究發現,如果壯碩雌軟絲「看不起」弱小雄軟絲,就會改變體色,以特定且不同的體色組合,「嚴詞拒絕」。讓人驚訝的是,弱小的雄軟絲很爭氣,牠不會因為被拒絕而打退堂鼓,反而迅速改變策略,來迎合雌性「有意願」的交配姿勢,自己使用「翻轉」交配,完成高度複雜的「性事」。

       另外,在生殖交配期間,單身的雄軟絲會搶奪已有配偶的雌軟絲,但在暴力攻擊「情敵」前,針鋒相對的2隻雄軟絲會「先禮後兵」,除了上下交疊比較體型大小,還會不斷變換體色,展現斑斕的花紋「較勁」。

       林雋硯說,軟絲有27種體色單元,猶如26個英文字母,必須相互組合成為字詞,才有意義。也就是頭足類動物行為學家必須研究牠們的體色組合,讀懂「溝通」模式後,就能知道雄軟絲在暴力攻擊前的「較勁」,是「相互激烈叫罵」的行為。

       林雋硯的研究獲得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肯定,力邀他與其他8位專家演講,去年底將他們的成果合編為《海人第一線1》專書出版,成為推廣海洋教育的重要教材。

       邱永芳說,《海人第一線1》以「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育」為主軸,邀請新興學者及領域專家分享野外實務經驗,將持續出版,讓民眾更容易接觸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育,也讓投身海洋生物基礎研究的青年學者,有更多曝光機會。(出處:自由時報)

2021-03-23 建構海洋產業鏈海洋遊憩產業發展及職能建構研討會 [海洋產業發展]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於今(23)日上午,在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舉辦海洋遊憩產業發展及職能建構研討會,會中導入創意、創新、創業的海岸地方創生概念,為地方注入發展產業的動能,達到增加產值與就業機會,吸引島嶼青年人口返鄉創業、就業的實質效益。

       這項由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海洋遊憩產業發展及職能建構研討會,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主持。

    會中邀請海委會海洋資源處處長王茂城主持「海洋遊憩產業發展及地方創生」之討論,以離島地方創生為例,有國發會組長許文瑞、高科大海管所所長劉文宏和澎湖縣政府參議陳晶卉與會。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則主持「海洋遊憩產業人才職能建構」,產業之發展有賴專業人力的培養和投入,文藻外語大學教授謝馥蔓以海洋人力資源為題,說明此產業「職能基準」和「職能分析」之重要性及迫切性,並延伸探討「職能檢定」之需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施貞仰和高科大海事所教授丁國桓也提出實務操作經驗和建議。(出處:NOWnews)

2021-03-25 深層海水鹽滷豆腐/鹽滷油豆腐 [深層海水產品研究]

【鹽滷豆腐與一般豆腐有什麼不一樣】

 添加深海萃取的海洋深層原液〈鹽滷〉所製成的豆腐

 製作技術困難且費時⏱ 每個環節都是功夫!

 清香甘甜,回味無窮😋

 中華給您最貼心的設計,一小盒一人吃剛剛好

 不用再擔心份量太多吃不完,一人料理的福音

 【鹽滷豆腐】

 綿密扎實的口感

給您多一倍的蛋白質🥚

涼拌、煮湯都好吃😋

鹽滷豆腐,你喜歡嗎?

(詳細資訊:ETDIC)

海洋深層水大規模養殖螺旋藻的研究 [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1.引言

螺旋藻在許多工業領域中是世界上最有效地利用光合微生物的,因此為了提高其利用率,決定研究文化。 為了有效利用這些光合微生物,全世界都在進行有意義的研究,並且進行培養研究以確保更容易地應用大量微生物,這是事實。 是的 就日本的螺旋藻而言,在進行栽培時,取決於季節和氣候,日照,溫度等,其總量僅取決於進口,並且可能不容易在培養管內進行氣體交換 。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進行了一項大型培養實驗,該實驗減少了螺旋藻的生長,並且在垂直培養箱中可以安全地生長培養物。

2.實驗方法

在大量培養螺旋藻的實驗方法中,製造了無菌的培養基,並使用了約20 L深海水作為培養容器。 最初培養的大多數螺旋藻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分裂都在15-30°C的範圍內,並且將生長條件調整為20-25°C的最佳生長溫度。  CO 2的供給是每隔7小時進行供給和培養的結果,將培養時的培養基量和培養液的量調整為一定量。 注入到內部的培養液應混合均勻,因為螺旋藻對溫度敏感且氣候存在問題,因此,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並生長約一周後,進行了初始培養。 我去了 在最大生長值下進行繼代培養,並在1噸培養箱中進行大規模培養。 螺旋藻培養物是通過連續循環培養系統運送的培養基生產和提供的(總容量為1.8噸,尺寸為2m x 40cm)。 培養物依次循環,可以大量生產,並且容易曝光。易於循環和培養的培養液具有優異的培養效果。 由於注入到培養筒內的培養液向下方移動,因此能夠將氣泡的產生氣泡的產生抑製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培養液與培養箱的內表面碰撞的同時產生渦旋現象,與自然注入培養箱的二氧化碳進行氣體交換的距離和時間變長,從而增加了培養箱的內部。 安裝了循環式設備,更換變得容易。 此外,在可以積極進行生長的條件下進行了實驗。

3.結果

結果發現,螺旋藻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溫度範圍寬。 另外,通過在初始生長條件下在諸如pH,Do和WT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實現了良好的生長。 使用深海水培養的結果是,螺旋藻細胞的生長比在普通海水中培養快了3至5天。 結果,螺旋藻的20萬個細胞得以存活,從而可以進行大規模培養。(資料提供-石資中心 張曉菁)

DSW治療啟發水凝膠改善咪喹莫特誘導的小鼠牛皮癬樣皮炎 [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1.導讀:

       牛皮癬是一種長期且反復出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尚無法治愈。死海(DSW)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幫助控制牛皮癬的症狀,這是由於DSW中富含礦物質離子,這啟發本研究的材料配方。採用海藻酸鈉和聚丙烯酰胺互穿網絡結構組成的海藻酸鈉-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酰胺水凝膠(Rb-SA / PAAm凝膠),其中s銣的濃度不同,鎂和鋅含量也有所不同,用於治療牛皮癬。所得結果表明Rb-SA / PAAm凝膠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包括韌性和膨脹性能。在體外測試方面,Rb-SA / PAAm凝膠不僅對人角質形成細胞系(Hacats)無毒,而且對抗炎性NF-ketβ信號通路有抑制作用。同時,它們可以釋放Rb +,從而使Rb-SA / PAAm凝膠對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具有更好的抗菌能力。從體內測試所得的結果表明,這些水凝膠能降低STAT3途徑中的炎性因子從而減輕小鼠咪喹莫特(IMQ)牛皮癬症狀,從而降低脾臟的免疫刺激。總之,100Rb-SA / PAAm凝膠已被證明是治療牛皮癬的局部濕性敷料具有極大潛力

 2.想法與感想: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是不會傳染。患者容易在頭皮、臉、軀體及四肢反覆長出粗糙的紅色丘疹或斑塊,且發病後多數終身無法治癒。牛皮癬患者容易因病灶搔癢造成不適,更常因乾癬長在易暴露的位置而影響外觀,容易被不知情的人誤認為是具有傳染性的皮膚病,需承受異樣眼光,對患者造成心理上壓力,影響生活的品質。另有部分患者會合併乾癬關節炎,造成關節發炎腫脹。

       造成牛皮癬的主要原因是自體免疫功能異常。免疫系統通常會保護身體,抵禦細菌和病毒,避免感染與疾病的發生。但患有牛皮癬,免疫系統中的一種T細胞,受到某種誘因刺激下,會過度活化,讓皮膚細胞腫脹、激增,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癢、痛等發炎的症狀。另外有研究發現,某些病例的成因是家族遺傳,若雙親之中一人患有牛皮癬,那麼子女患有牛皮癬的機率相對較高。

DO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954049/

 (資料提供-石資中心 林靜秀)

以細胞及動物模式探討深層海水對脂質生成之影響及其分子機制 [深層海水知識物件]

1.導讀:

       過去研究指出,深層海水可抑制3T3-L1脂肪細胞之存活並減少動物體重增加,但深層海水對於脂質合成之抑制相關代謝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利用細胞及動物模式,探討深層海水在脂質生成之作用與其分子機轉。深層海水可透過影響脂質生合成與脂肪分解作用,而抑制3T3-L1脂肪細胞胞內三酸甘油酯與甘油-3磷酸去氫酶活性。在血清三酸甘油酯、胰島素與肝指數ALT含量上,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組別可顯著較高脂飲食組為低 (p<0.05)。在肝臟和脂肪組織切片中,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組別可顯著降低其油滴累積與脂肪組織內較大油滴的產生。綜合以上結果證實,深層海水可降低高脂飲食所誘導肥胖大鼠之血脂異常、脂肪肝。 

2.想法與感想:

       肥胖是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之主要公共衛生議題,不僅是外觀,更是許多疾病之危害因子。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年人口肥胖盛行率高達22.5%,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症。醫師提醒,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但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或者是缺乏減重的動力和目標,而讓自己身陷健康風險中。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性疾病、心臟疾病、腎臟病變、腎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此篇研究,分成兩部分:(一)以體外細胞試驗模式釐清深層海水之抗肥胖作用與分子機轉;(二) 以體內動物試驗模式探討深層海水抑制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大鼠之影響及其分子機轉。

  (一)在細胞試驗部分,結果顯示深層海水對前脂肪細胞之存活率與脂肪細胞之油紅染色並不具有影響 (p>0.05),但是其可降低脂肪細胞胞內三酸甘油酯含量與甘油-3磷酸去氫酶活性。在基因表現上,深層海水具有影響脂肪細胞分化、脂質生合成與脂肪細胞激素之基因表現,以及提升脂質分解與氧化之基因表現。

  (二) 在動物試驗部分,結果顯示,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之組別在體重、腎周圍脂肪組織、肝臟與副睪脂肪組織之增加較高脂飲食組為低 (p<0.05)。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之組別,在肝臟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含量之增加較高脂飲食組為低 (p<0.05)。在血清三酸甘油酯、胰島素與肝指數ALT含量上,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組別可顯著較高脂飲食組為低 (p<0.05)。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組別可顯著降低血糖、總膽固醇、游離脂肪酸與AST之含量 (p<0.05),此外可提升糞便總脂質、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之排出。而高脂飲食給予深層海水之組別可顯著降低肝臟malondialdehyde (MDA)以及提升glutathione reductase (GRd)之含量。在基因表現上,深層海水組會提升肝臟中PPARα、AMPK、ACO與CPT-1之基因表現。此外,會提升脂肪組織脂質氧化分解 (ATGL、HSL、ACO與CPT-1),以及降低脂肪細胞激素 (TNF-α、PAI-1與resistin) 之基因表現。

       此研究結果指出深層海水可降低高脂飲食所誘導肥胖大鼠之血脂異常、脂肪肝等,目前公司的深層海水在海療中主要都用於人體外部,或許可以搭配飲食中添加濃縮液或粉末的方式增加海療的效果或進一步達到健康減肥的效果。

DOI: https://sci-hub.st/10.3892/etm.2015.2852

 (資料提供-石資中心 陳麟)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