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報

電子報 Banner

第189期 深層海水產業快訊

發佈日期:2017-11-20

2017-10-21 發酵食品生活小知識!比食用鹽更健康好吃的「鹽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利用麴菌屬(Aspergillus spp.)發酵白米,並導入深層海水鹽滷(nigari),以提高米基質的蛋白酶及澱粉酶來製作米麴。將米麴加入深層海鹽,經熟成作用製成符合養生且兼具美味的調味料-鹽麴,其味道較為香醇溫和,如用以取代食鹽則更能提出食材的自然風味與鮮甜。再以米麴發酵鰹魚肉,研發鰹魚鹽辛產品,以增加水產發酵食品之多樣化,並帶動水產原料的應用層面及提升其附加價值。

       發酵食品淵源已久,然多數是以陸生動植物為原料,而水產發酵品卻較為短缺,可能係因發酵製程中難掌控水產原料的鮮度及腥味,故未能普遍化。鹽辛是日本傳統的鹽漬水產品,製作方法是以水產動物之肌肉或內臟為原料,經加鹽醃製而成的鹽醬品,因鹽度高、腥味重,對於現代追求輕食和養生的消費者而言,是項較不易接受的產品。 

        水試所利用麴菌發酵技術,藉由米麴菌發酵白米製作米麴,再加入定比的海鹽與水,經熟成作用以製備鹽麴。鹽麴中富含多種酵素,可軟化食材中的纖維,只需添加少許於魚肉中,就能達到提升風味及嫩化肉質的作用,且達減鹽效果。以米麴發酵鰹魚肉,試製鰹魚鹽辛,經官能品評結果顯示,接受度頗高,表示該所研發的發酵技術,除了有助於改善傳統水產發酵品風味不佳的缺點外,開發的產品更能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健康養生訴求。(出處:ETtoday新聞雲)

2017-10-24 跨域結盟 臺東大學盼打造東部生物經濟中心

        臺東大學日前舉辦「東部產業技術交流暨產學成果發表會」,邀請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進行專題演講,並展示地方廠商的輔導成果,除了促進學術研究發展,也瞭解東部產業的未來趨勢。

        東大產推處創新育成中心,今年協助在地產業申請經濟部技術處「學界協助中小企業科技關懷跨域整合計畫」,11間在地廠商,媒合包括數媒、生科、資管、綠資學程、心動系等資源,投入在地廠商輔導,提供業者在產品研製、品牌經營及行銷策略上後續深化發展的方向與建議,成果豐碩。 

        此次技術交流與成果發表,邀請國內各領域的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交流分享,瞭解東部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邀請該校培育廠商,展示在地產業輔導成果。其中曲禾酒莊透過產官學的協助,從苗種、發酵技術、探索溫度及空氣的各種因子不斷研究嘗試,掌控產品品質的穩定度,打造出臺東第一間聞名全國的酒莊。 

        臺東大學表示,東部產業在快速升級及急速轉型下,深層海水生技產業、農業生技產業,以及生態資源應用品產業,成為東部三大新興生物產業,產業發展過程急需研發人才加入,以提升產業開發量能

        作為臺東地區唯一大學,在各系教師學術專長與研究領域的跨域整合下,預計培育東部三大新興生物產業的研發菁英人才。此外,臺東校區也將規劃為「人文藝術教育文創展演平臺」,及「農林漁牧特色物料觀光工廠」,期望達成東部生物經濟中心,深化在地產業學研資源的鏈結。 

        臺東大學表示,藉由此次發表會,希望能讓學術及產業界投入東部生物產業研究及人才培育的行列,促進東部生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機制,帶動產業及學研資源,鏈結地方需求與資源,落實臺東大學深耕在地化的大學社會責任。(出處: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2017-11-01 深層海水產業 邁向下一個十年

        為期二天「2017 深層海水國際研討會」,首場台北場於日前隆重登場,逾200位產官學研人士與會,包括立法委員蕭美琴、劉櫂豪、高潞.以用、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及推動深層海水產業之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公學(協)會代表等。

        會中7位國內外專家針對深層海水產業國際發展趨勢、深層海水生技領域新價值及海洋溫差發電等議題發表看法及和與會者意見交流,經濟部工業局洪輝嵩組長代表經濟部沈榮津部長,宣示政府為深層海水產業下一個十年發展的規劃。 

        海洋蘊藏了豐富的資源與能量,特別是深度200公尺以下的深層海水,具有低溫、潔淨、富含礦物質和營養鹽應用等多項特性,產業應用橫跨農漁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等多元產業領域。政府自95年起正式投入資源推動深層海水多元應用研發,迄今臺灣的深層海水產業已然從產業化導入階段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此時經濟部於此國際研討會中宣告將持續投入資源,推動深層海水產業朝三個目標穩定發展:發展觀光理療服務應用、進階生醫醫藥領域利用、強化產業園區綜合應用,希望深層海水產業於2028年達到產值50億元以上。臺灣製造業的大家長工業局呂局長於致詞時亦表示,對於協調跨部會資源共同推動深層海水產業成長,工業局責無旁貸。 

        包括國內鄭劍廷、梁乃匡二位教授及來自美國、日本及韓國的學者專家,針對深層海水產業的發展現況及深層海水利用研究進行專題演講,議題包括深層海水生技領域新價值、臺灣海洋溫差發電、日本及韓國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現況;主辦單位針對「如何開啟台灣海洋溫差發電之新篇章」此熱門議題,特別安排時段綜合討論並回答與會者提問。 

        特別一提的是,為整合臺灣深層海水產業資源,昨同時舉行臺灣深層海水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對推動聯盟成立著力甚深的立法委員蕭美琴特別到場祝賀,希望以政府的助力加上產業的企圖心,讓臺灣深層海水產業在下一個十年創造歷史新頁。(出處:經濟日報)

2017-11-14 優質育成企業 強健體質拓新局

信豐農場、台商資源、品創科技 盤點經營痛點 整合優勢再升級

        座落於台東知本,信豐農場共同創辦人鄭世政,多年前走訪台東與故鄉屏東,聽聞台灣紅藜的背景故事,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決心支持台灣原生物種,選中有「穀類紅寶石」之稱的美麗紅藜作為主力產品,品牌已成功打入百貨超市、生機店、電商網購平台等大型通路,並累積許多品牌粉絲。

        雖然信豐農場攜手農友,也具滿腔熱血,卻在行銷、研發上遭遇困難。幸賴台東大學育成中心協助多次參展機會,促進農場與農友良善互動,廣結善緣,提升契作面積,品牌曝光度也因而提升,創造許多通路媒合機會。搭配育成中心產學合作與專家輔導,紅藜銷售節節高升,單月銷售額破300萬,讓信豐農場信心十足。

        探索營運模式過程中,透過鞋技創新育成中心的陪伴與顧問輔導,協助克服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多項問題,進而找到穩定獲利模式。目前台商資源國際有限公司專注O2O營運,開發樂遊寶島平台,建置樂遊寶島實體通路周庄樂遊寶島老街,也協助大陸地區數十場場域輔導與規劃。

        提供優質台灣本產鹽漬魚子醬的品創科技,當初由販賣新鮮魚貨轉型,把新鮮魚貨加工為一夜干等高值化的產品,並銷售至台灣頂級銷售通路,如JASONS Market Place、city’super、微風超市等,力拚西方魚子醬珍饈。

        但面臨全球漁獲減產,供貨原料不穩定等因素,品創科技轉與養殖業者契作,研究淨化、馴化等水產品處理技術,並進駐石資創新育成中心,參與多項政府補助計畫,得以建立低溫熟成、保鮮技術、半自動化精密鹽漬系統、深層海鹽應用技術等,讓傳統水產加工成為高值化及科技化應用產業。(出處:經濟日報)

2017-11-16 海洋工程研討會 林佳龍分享海線雙港副都心願景

        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與台灣海洋工程學會、台灣港務公司台中港務分公司,聯合舉辦第39屆海洋工程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及探討創新技術發展,16日邀請台中市長林佳龍等人進行專題講座,集思廣益,以開創海洋工程產業新契機。

研討會從15日到17日,分3天進行,首日登場的是海報競賽發表,這次比賽,經過篩選後,全國共有24組參賽,題目都圍繞在海洋生態、工程應用,包括台灣海岸侵蝕風險評估、河川輸沙及人工拋沙對雲林海域地形變化探討等議題上。

        今天則進行台灣海洋工程學會大會,同時辦理專題演講,台中市長林佳龍發表「台中市海線雙港副都心之願景」,他表示,為促進都市縫合,上任後提出「大台中123」奠基工程,規劃「1條山手線、2大國際港、3個副都心」,透過交通建設串聯各生活圈,讓資源平均分配、帶動區域發展。其中海線地區擁有海空雙港優勢條件及面積近2萬公頃的台中港特定區,定位為與國際接軌、推動台中走向世界的門戶,朝「貨從雙港出,客從雙港入」目標發展。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劉宗勇,則發表「離岸風電發展對環境衝擊之環境政策」演講,他指出,根據國家能源政策,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比率將達20%,包含含20GW太陽能及3GW離岸風電,環保署也將積極辦理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意見徵詢作業,作為個案開發規劃及環評審查參考,希望在綠能開發推動同時,將環境影響疑慮降至最低。

        此外,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吳盟分、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日本廣島大學教授中下慎也、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邱永芳,也都輪流進行專題演講。

台灣海洋工程學會理事長邱永芳指出,近年來,國土規劃、海岸空間利用、政府離岸風電政策推行、海埔新生地開發、海岸侵蝕及保護、海洋資源復育及生態保護等,各項有關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重大議題,都有賴於國內海洋工程界的群策能力,才可以獲得妥善解決,透過研討會,學會為學術界、政府、產業界及研發機構搭起重要橋樑,為海洋工程領域科學研究及工程技術,提升創新創造競爭力。(出處:自由時報)

2017-11-17 科技部大眾科學教育系列專題講座 「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 探索水下文明發展打造海洋文化內涵

        海洋占有地表七成面積,更被認為是地球生命起源、累積人類文明,但大多數人對「內太空」的認識卻很有限。由科技部補助,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中興大學、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並以「科技文明的發展與反省」為主題的「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2017年秋季專題系列講座中,活動計劃主持人周文豪副館長就特邀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暨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金源,以「在內太空探索古文明」來闡述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角色,以及如何發展台灣的海洋文化。

發掘水下文化資產

        劉金源表示,以台灣的海洋環境和資源優勢,更應該要能善用並形塑台灣的海洋文化;尤其是海洋中的文史資源,也就是水下文化資產,更是創造永續發展的新契機。包括位於水下的各種人類生存遺跡,以及運輸工具和其載運物品等,都是建構海洋文化的重要來源;我國也於2015年通過《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就是希望使周邊海域的水下文化資產,能在法律規範下獲得更有效的保存、保護與管理。

        雖然我國對於水下文化資產的保護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並不慢。劉金源認為,在我國政府所提倡的海洋立國、海洋興國精神下,藉由過去十年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成果,並積極規劃成立水下博物館,或是更廣義的海洋文化博物館,將可提供大眾親近海洋文化的機會與場所,促使台灣成為一個具有海洋文化內涵的海洋台灣,也更能邁向「海洋強國」的目標。(出處:中央通訊社)
執行單位: 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電話:089-511071 傳真:089-514267 地址:96343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