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利用LNG廢排水建構優質冷水養殖業簡介

發佈日期:2017-08-11

標題
利用LNG廢排水建構優質冷水養殖業簡介
作者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李國添
文件屬性
國內專利
知識分類
水產養殖
點閱數
5259

摘要

台灣養殖漁業雖然十分發達,但以養殖暖溫性之水產物種為主,相對的每年花費大筆的外匯(約9億多美元/年)進口國人嗜好之鮭魚、大比目魚、鰈魚、鮑魚、海參與海藻等冷溫性水產品。然而國人在品嚐這些高價水產品背後,卻也不得不正視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溫室氣體之管制日趨嚴格,碳足跡太長遲早會引發碳稅問題,因此「地產地銷,縮短碳足跡」,成為世界環境保育團體之新訴求。目前台灣現有低溫海水資源只有(1)花蓮及台東之海洋深層水資源,及中油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簡稱LNG)廠之廢棄冷排水;前者雖然具低溫、潔淨與富營養鹽之優點,可作為多元水產養殖之用水,但目前水資源取得不易,成本過高,現階段用之於冷水性魚類養殖之產業化尚難以推展。而如圖一所示,為了安全與便利,以LNG方式運送到台灣後,在高雄永安設有液化天然氣廠,抽取大量常溫海水進行熱交換,將液化天然氣氣化埤便販售使用,其作為熱交換之海水需經層層過濾與殺菌,所以其冷排水亦有潔淨安全之特性、適合養殖產業使用,過去液化天然氣廠為了將這些冷水排放到海中,必須符合離排水口500公尺不得低於常溫海水4℃之規定,必需再耗能源升高其溫度再排放。緣此,國添於104年起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之支持下,與由國內大學與水試所組成之研究團隊,共同推動「台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計畫」,其中有一個重要之團隊是「綠能優質冷水性養殖產業之建構」,團隊成員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冉繁華、李孟洲,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鄭安倉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翁韶蓮等,其目標是以永安LNG廠廢排水營造冷水性魚貝介藻類之養殖環境(圖二)。並如圖三所示,發展多元物種養殖產業,以節省水資源並降低對冷水性物種進口之依賴,同時減低碳足跡之累積。為此漁業署並排除萬難的於高雄市永安區取得一公有土地,斥資興建全國首座的冷水養殖示範模廠,雖然土地所有權等取得較預期有所延宕,但已動工,預計今年應可順利完工進駐。研究團隊則已完成大西洋鮭魚、仿刺鰺、牙鮃、皺紋盤鮑、滸苔與蕨藻等六種冷水性物種之繁養殖技術之開發,及低溫人工環境自動監控與預警系統之研發,俟模廠一完工即可進行產業化養殖,並開放一般業界民眾之參觀與教育訓練,以吸引國人進行產業化投資,另外本項研究亦可作為台灣第二座LNG廠-桃園觀塘LNG廠排水做為綠能養殖用水及深層水發展冷水性物種養殖之借鏡。

相關連結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