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實驗室裡的海馬牧場 – 海馬培育關鍵技術開發

發佈日期:2015-03-18

近年來,政府與一些民間業者,開始關注與投資深層海水的相關開發與應用。雖然說常見的應用方式多聚焦於深層海水的淡化、礦物質組成與調配,以及相關產品開發。但是,深層海水另有一項特性是潔淨且水質穩定。這項特性是利用深層海水不易受到表層的洋流、雨水、河水而改變水質的濃度與成分,缺乏光照的環境也使深層海水溫度較為固定而減少物質變化的變因。

目前花蓮石資中心的黃秉益博士及其團隊,將海洋深層水水質穩定且潔淨的特性,應用於海馬的培育上。這是由於海馬培育對水質的要求與控制非常高,相較起表層海水,運用深層海水可以減少淨化設備的投資,並以較簡單容易的方式進行優質餌料的生產,提供培育生物安全低病原的食物來源,藉此提高存活率與健康。而海馬也是重要的海洋藥用生物,諸多中藥藥典記載海馬具有清淤解肺,提升生理機能等療效。但由於近年來海馬因捕撈與棲地破壞等因素使數量銳減,而在2004年5月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保育清單中,該清單附錄二的定位是海馬雖暫無滅絕危機,但國際貿易已受到管制。因此,若能有效成功開發出海馬培育的技術,將可確保以海馬為原料之生技產業與研發的供應無虞。

為了要能大量培育海馬,重點在於如何提高幼期海馬的存活率,除了透過實驗室化的培育環境維持以外,一個重要關鍵則是提高餌料的品質與降低餌料中的病毒量。培育幼期海馬需要餵食如輪蟲、豐年蝦等動物性餌料,而動物性餌料的生產又須餵食植物性餌料。黃博士的團隊所開發的「低病毒餌料生產技術」除了設計乾淨的培育環境、挑選尚未被汙染的海馬與餌料來選育,並自行研發培養液的配方,讓乾淨餌料的產能提升。並建置「培育養殖系統」以即時監控調配水溫、鹽度、溶氧量與氮系有機物的濃度。每個300公升的培育槽中,可培育30隻海馬,目前石資中心內佔地僅20坪的實驗室,每年已可以穩定生產 3000尾以上的海馬,比起傳統飼育方式更加密集有效率。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