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溪出海口鄰近海域環境調查與變化趨勢之評估

發佈日期:2020-02-04

標題
知本溪出海口鄰近海域環境調查與變化趨勢之評估
知識分類
基礎研究
點閱數
2139

摘要

導讀:利用海洋地球物理調查方法,進行海床地形、地貌、淺層地球物理調查、震測、底質及海流調查等,探討知本溪鄰近海域環境特性及可能變遷趨勢,經綜合評估後選擇可能的取水管線布設區域。由於範圍座落於南縱海槽與花東縱谷間,承接由花東縱谷內河川的輸砂,經由水深地形調查成果,可以發現這些泥沙向深海輸送過程中,先落淤在海脊之間,將海床填充成較帄坦之谷地及斜坡,而堆置在斜坡海床上的沉積物,受表層滑移影響及各項向下營力作用,崩移至水深-600m 附近形成暫時的堆積,再受下坡向的重力流(濁流或碎屑流)攜帶並向深海區輸送,並在水深-700m 以深地方,挖蝕或刮蝕而形成侵蝕 U 型海溝地形。在淺層地球物理調查與震測結果,亦可以發現知本溪與利嘉溪口帄坦海床下,處處可見沉積物流動過後殘留下來痕跡,屬典型崩積層地質,堆積及侵蝕現象仍持續進行著,顯示海床環境的不穩定性。因過去及本次海流調查,並無長期時序列資料,不易歸納變化趨勢,但由資料顯示,在近底床的流速多在每秒 0.2m 以內,推論底床海流對深層海水取水管線影響程度較低。輔以地貌特徵,推論可能較大原因為不定期發生的重力流(如碎屑流或濁流等),導致深層海水取水管線破壞,然整體機制與運動歷程,仍旰待進一步深入調查方可釐清,故僅能先由國內外資料,歸納一般常見深層海水取水管線失敗可能原因,選擇位於知本溪口南側水下海脊群間帄坦谷地,以此相對穩定的海床環境,建議為可能取水管線布設區域。
想法與評論:由於台東地區地震及颱風頻繁,其中長浪效應影響範圍可能達水深100 公尺,對深層海水取水管之安全造成一定威脅,未來深層海水取水工程規劃與施工時,在環境上除需考量近岸海域取水管路受波浪影響外,同時需考量河川輸砂對海域環境造成影響及海上施工受海象條件影響等課題,茲分
別說明如下:
1.河川輸砂對海域環境造成影響
臺灣東部海岸陡峭,在離海岸很近的距離內,即可取得深層海水,惟本計畫範圍座落於南縱海槽與花東縱谷間,承接來自利嘉溪、知本溪、文里溪及太麻里溪河川的輸砂,發生地滑崩坍潛勢較高,易使得崩坍之沉積物掩埋海管取水頭或拉扯海管造成管線斷裂,使海管失去取水功能,因此選擇受河川輸砂及漂砂影響較小之區域,設置深層海水取水設施,為未來海管佈管成功之重要課題。

DOI:10.6562/JEE.2012.28.3
參考文獻:桃園海岸漂砂帶環境調查與健診評估
資料提供:石資中心 許紘瑜